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学者书林 > 梁希哲
纪念梁希哲教授
作者:李尚英 责编:

来源:中华文史网  发布时间:2023-01-12  点击量:61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梁希哲先生是著名明清史专家、资深编辑、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2002年9月初去世。我得知此事甚晚,无以表达哀悼之情。今年适值其20周年忌辰,草撰一文,藉《中国社会科学报·家园》一角,略表怀念之情。

梁教授大学毕业后,专治明清史,尤长明史。他治学严谨,用功勤快,论著繁富。他与孟昭信教授合著的《明清政治制度述论》一书,对明清两朝的历史地位、政治制度的特点、作用与影响都有独创的、深入的阐述,为著名明清史专家李治亭教授赞誉为“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史学界发表的第一部同类著作”,其中的“准确评论”,在学术界“迄今仍是不易之论”;梁教授在书中明代部分的执笔中,对明代建储制度、藩封制、皇权与内阁、监察制度、宦官之祸用力尤勤,建树颇多,为“新时期以来这一学术领域的辛勤开拓者之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梁教授看问题视野开阔,思维敏锐,一语中的。如他在评价雍正帝时,一方面赞誉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励精图治,孜孜以求,干出了一番令人瞩目的事业,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但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将其纳入我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总体上考察他的所作所为,却很少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可言。”充分显示了梁教授深邃的历史发展眼光。

梁教授在教学中,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一丝不苟。他始终坚持教授必须亲自上讲台授课,每节课前都要重新写讲稿,并总是把学术界一些新的科学的观点及时写进去,交给学生新知识,受到学生的广泛称赞。在指导硕士生、博士生时,他总是以“严师”的身份,从选题、收集资料到写作,从不马虎,严格把关。“严师出高徒”,他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学术新人。

除积极开展科研与教学外,梁教授还把知识和精力放在办刊物上。他注意到,与自然科学相异,社会科学没有实验室,无法检验其科研成果,因此把眼光放在办刊物上。因为,社会科学的刊物如同自然科学的实验室,没有刊物的科研机构,研究成果无处发表,得不到学术界的评价、支持和检验,就会枯萎了。为此,梁教授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甘与奉献,积极参与吉林大学主办的《史学集刊》的编辑工作,从编辑一直做到主编。期间,他在经费奇缺、工作繁重、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一人身兼数职,每期

刊物都要亲自组稿、改稿、编稿、校对,五次跑印刷厂,去邮局办理刊物邮寄业务,仅后三项就需要五六个整天的时间。而校对,每期也需六七天的时间。由于文史哲的稿子生僻字较多,校对相当费时间,一篇万字的稿子往往要用三四个小时,甘苦只有经历者自己知道。再就刊物出版的流程看,当时,刊物都是手工排印,一期刊物从发稿到出版,要经过发稿、三次校对、对红(印刷前,对于三校未改的红笔字,要让排字师傅当面改正,需要造字的则检查是否正确,确定无误后方可签字印刷),梁教授真是辛苦备尝,苦累无怨,依靠与团结编辑、工作人员把刊物办成了全国历史类核心期刊,很多作者都以能在《史学集刊》上发稿为荣。由此看来,繁重的工作与身体超负荷的运转,严重损害了梁教授的健康。这是他“蓬勃的生命之火突然止息”的主要原因,现在想起来也足以令人泪流满面。

梁教授在办刊物的同时,把扶植学术新人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从《史学集刊》总目录中,我们看到,作者是老中青三结合,其中的不少中年、青年学人今天都已成为赫赫有名的学术大家。这其中,不知凝聚了梁希哲教授多少心血呀!

梁教授在办刊物中,有个突出特点,就是鼓励学术争鸣、学术创建。李治亭教授对南明史的争辩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方面,我也有同感。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学习明史时,看到很多

书在讲到明太祖朱元璋重视佛教时,只说有利于维持明朝统治地位。我感到这个说法不够深刻。我给梁教授打了个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即白莲教出身和起家、靠白莲教取得天下的朱元璋,创建大明皇朝后,以兴佛教压制白莲教等秘密宗教,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梁教授听后嘱我写篇文章。随后,我写了一篇《朱元璋尊崇佛教的原因及后果》一文,被梁教授登在《史学集刊》1993年第1期上。

如今,梁教授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年了。我们相信,后来者一定会在他及其前辈开辟的事业上继续前进,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科学事业与时俱进,向前发展。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