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学者书林 > 梁希哲
为真人写真
作者:李治亭 责编:

来源:《史学集刊》2002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23-01-11  点击量:5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公元2002年9月4日14时零8分,对于梁希哲教授的亲人、朋友、同事来说,是一个极其悲痛的时刻:希哲停止了呼吸,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生活在他周围的人仍难置信:他去年刚刚过了60岁生日,今年只有61岁,蓬勃的生命之火却突然止息!去世前的一、二天,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一点迹象显示他的身体会出毛病。谁料他一下子病倒了,未出24小时、虽经百般抢救,最终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他猝然而去,何等之急,竟未来得及向家人、向朋友说声"再见",就匆匆地归向"道山",一去不复返。他撇下一个温暖的家庭,丢下一批正待他授课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诸弟子;一篇应日本刊物之邀而写的文稿.刚写到第17页,整齐地铺放在写字台上。这篇未完稿,竟成了他的绝笔……

他走了,我国史学界失去了一位卓有成就和影响的明清史学者,吉林大学历史系失去了一位学术带头人;他的弟子们失去了一位如慈父般的导师,他的妻子失去了好丈夫,唯一的儿子失去了好父亲。我做为他的数十年的知己,痛失一个最忠诚的朋友,用眼泪也写不尽内心的悲痛!阴阳两限,天地悬隔,望长空而思念无限.俯首而缅怀他的真情与美德。

希哲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型学者。1966年,他于吉大历史系毕业,即留校执教、迄于去世,几10载。他由讲师而副教授、教授、再任博士生导师,标示出他的人生轨迹和事业发展的历程,他一生竭诚供职,教书育人,把他的青春和生命全部奉献给了这一神圣的事业。他招负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授课任务,写出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讲稿。记得有一次我去他家,他正伏案写讲义。我随便说了一句:"你教了这么多年书,还要写讲义吗?"他马上严肃地说:“教课必须写讲义,学校的规定不能违背。再说史学界不断有新成果发表、新观点、新材料,都要及时写进讲义。"看他那股一丝不苟的认真劲,是在严格履行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更繁重的还是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写毕业论文。从选题到拟定大纲、查找资料,直到写成论文,他都逐个面谈,选题逐个推敲,论文逐篇反复审阅.严格把关。为了学生,他宁肯放弃个人研究,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也不得不放弃。

希哲热爱教育,以育人为乐,把自己的爱毫不保留地给了他的学生和弟子,视他们如己出平时,他们的饮食起居,他都过问;弟子身体不适,乃至家中难事,他关心备至,设法解决。他的生活本来就很清苦,但每逢节假日,如五一、十一、元旦等,必在家中设宴,将弟子们召来,一桌摆不下,就摆两桌。希哲的夫人,他们称为"师母",操持一切,弟子助厨,欢声笑语,在室中荡漾。席间,师生亲如父子(女),其乐融融、胜过天伦之乐。我多次被邀,看到这一幕幕人间真情的场面,心灵震撼,热血沸腾!希哲走了,但那真挚的情谊永远温暖着我的心。

希哲把爱深深地注入到每一个弟子的心田,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却希哲如慈父般的爱。当希哲不幸逝世的噩耗传出,他的弟子们从北京,从上海,从宁波、从沈阳、从鞍山,从郑州……不分昼夜赶来,在老师的灵前,失声痛哭。当此悲痛时刻,弟子云集,倾诉他们哀痛,如希哲九泉有知,亦会感到欣慰吧!

希哲一面执教,一面勤于治学,明清史兼治,以明史见长。他与孟昭信合著的《明清政治制度述论》,是当时(1991年)大陆学术界发表的第一部同类专著,他们对明清两朝的历史地位,两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给予了准确的评论,迄今仍是不易之论。希哲执笔明代部分,诸如明代建储制度与皇位继承、藩封制、皇权与内阁、监察制度、宦官之祸等重大问题,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分析朱元璋分封诸王的“病态心理”、指斥藩封制的种种弊端及其落后性,论证朱元璋是明代“宦官之祸始作俑者”等,皆属学术创见。从其引证史料之繁富,即知其治学之严肃、用功之勤。他在《明代内阁与明代的官僚政治》等多篇论文中,进一步阐明他对明代制度研究的新论,反映了他研究的深度和达到的新水平。他与姜守鹏等诸友合著的《雍正传》,别具一格,与已出的同名传记不同,采取以专题的形式,既写传又论辨,将雍正皇帝一生的业绩写得清清楚楚。他特别剖析雍正的心理、性格和为人,既指出他的人格缺欠,又论列他的雄才大略,活现了雍正其人的生动形象。他的《试论清世宗的吏治思想》等论文,对世宗作了正确的评价,与前书的观点相得益彰。希哲对明代制度史兼及清雍正朝的政治制度(如密折、军机处等)研究,建树了他的学术思想,确立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是新时期以来,这一学术领域的辛勤开拓者之一。

学术界不能忘却希哲办《史学集刊》所作的无私奉献。他于1981年兼任该刊编辑、后任副主编、主编,至2000年卸任,惨淡经营20年,忆及当年艰难之状,令人心酸。经费奇缺,连作者的稿费都不能按时发放;人手不足,编制仅三、二人,他既编稿,又兼校对,跑印刷厂,奔波邮局。希哲与同事辛苦备尝,年年困难,却是苦而无怨!他坚持正确办刊方针,唯学术质量是取,不分亲疏:扶榷弱者与学术新人,水平不足.他或亲自修补,或嘱作者改之再三,直至达到发表的水平。通过此刊,他成就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独树一帜,鼓励学术争鸣。我在此刊发表长达近2万字的《南明史辨》的批驳文章,正是受到他的激励和大胆的支持,在他的主持下,《史学集刊》已成为一个高水平、高质量、极富特色的学术刊物,被评为全国历史类的“核心期刊”。

希哲一生,淡泊名利,克勤克俭,自甘清苦。所谓安贫乐道,不易操守。从他育人到治学,从他待人到处事,可用两个字概括,这就是“真实”。他不欺人,不骗人,不说假话,不生事,不惹是非。恰恰相反,他就是真实地表现自己,其喜怒、取舍,皆形诸于声色,而不加掩饰。希哲是真正的"师表",真的学者,真的人,如一挽联写他"真情真诚真话",是谓"真人".希哲当之无愧,在当今社会风气下,一个人能做到“真实”,是多么不易啊!

痛哉,希哲壮志未酬.中道而殂!他的遗业与遗德必将为后来人发扬光大。安息吧,希哲!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