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名。清太祖努尔哈赤建于盛京(今沈阳市),初称大衙门或大殿,天聪十年(1636) 命名为笃恭殿, 康熙时改称大政殿,是清入关前举行重大活动和综理朝政的场所。大政殿为八角形建筑,建于四尺五寸高的须弥座上,台基上绕以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状石栏杆。殿顶八角重檐攒尖式, 满铺黄琉璃瓦, 以绿琉璃瓦剪边。大政殿东西两侧,有十座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亭子,是为十王亭。离殿最近略为向前突出的两座亭为左右翼王亭,其余八亭呈雁翅状排列,东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王亭,西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王亭,故也称“八旗亭”。清入关前,凡军国要务,八旗王公大臣均集此会议。这种建筑形式是清初八旗共治国政制度的反映,是满洲贵族集权的象征。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加强君主集权,削弱八旗王、贝勒权势,八旗亭变成八旗各署办事或值班的处所。内三院、六部建立后,八旗亭成为八旗值班官员听候传唤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