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史百科 > 机构 > 国子监

国子监

标签:
目录

机构名。亦称“国学”、“太学”,掌管国学政令之机关。晋始立国子学。北齐改为国子寺。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分别称国子监。清初沿袭明制,国子监有二,在北京者称为北监,在南京者称为南监。顺治七年(1650),改南京国子监为江宁府学,只留北京国子监。清国子监初隶礼部,后由本监自行办理。雍正五年(1727) 始特简大臣总理监事,掌国学之政令,对入监学习的贡生、监生及八旗官学生,进行教育考核。国子监设祭酒满、汉各一人,司业满、汉、蒙各一人,以掌监事。监内设有绳愆、博士、典簿、典籍等厅, 以分理各项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为讲习之所。光绪三十二年(1906) 学部设立后, 国子监并入学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分享到: 0
已有 9973 用户
贡献 10694 词条
词条信息
词条创建者: admin    
浏览次数:273
更新时间: 2014-10-20 01:56:24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