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史百科 > 建筑 > 紫禁城护城河

紫禁城护城河

标签:
目录

清代京师环绕紫禁城城垣的护城河,开挖于明代永乐初年,俗称筒子河。护城河距城墙二十米,河宽五十二米,周长三千八百四十米,水深五米,平均蓄水量达五十四万二千八百八十立方米。河的两帮用厚五十厘米、宽七十厘米、长一百二十至二百厘米之花岗石码砌,背后金钢墙有一点五米,用长四十四厘米、宽二十二厘米、厚十一厘米之城砖砌成。河帮上砌有平均高一点五米、宽零点五米的河墙。河底用灰土夯筑。河中种植莲藕,其出产除供皇宫用外,余者发卖,所得银两存奉宸苑,供买办零星物品之用。护城河水源来自京师西郊玉泉山,经积水潭、后海、什刹海、北海入濠涧,向东经景山西墙下,流入紫禁城西北角入护城河。其泄水口有三,其中两个在明代已有之,其一在护城河的西南角,经社稷坛流入外金水河,另一在护城河的东南角,经太庙流入御河,还有一个是清乾隆时期修的一道暗沟,由午门西燕翅楼西侧护城河经阙右门至阙左门外,循太庙右墙外两侧南流,折向东注入太庙戟门外筒子河,东南流入御河。紫禁城内,还有从护城河分水经紫禁城西北角城垣下地沟流入大内的内金水河,是以表天河银汉之义。护城河及内金水河的功能在于安全守卫、防洪排涝、消防灭火、提供用水、点缀景观等。作为紫禁城外围防御系统,护城河与城墙之间,还建有守卫值房,明代又称为红铺,当时达三十六处之多。每晚有勋臣一员,在阙左门内值宿,每更有军官提铜铃巡逻。乾隆初年,复将单座分散的守卫值房改为围房,连檐通脊,达七百三十二间。围房除作为守卫之用外,还作仓储之用。如官三库在西华门外北围房,连房百有十八楹;东库在神武门外以东,连房七十有九楹;恩丰仓在东华门外北围房,房屋七十四间,大小仓十二座,贮内监等人所食米石。围房的设计还虑及防火功能,以防火分区确定院落分区,其防火墙有厚七点五米和零点八米两种。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分享到: 0
已有 9973 用户
贡献 10694 词条
词条信息
词条创建者: admin    
浏览次数:35
更新时间: 2014-10-20 01:56:24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