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名。也名“清西陵”,通称“西陵”,清代皇室主要墓葬区之一,位于易州(今河北易县)城西的永宁山下。雍正八年(1730),于京东陵之外,清世宗选定易州永宁山下太平峪为其万年吉地所在,次年动工。乾隆二年(1737),清世宗胤禛与其皇后、贵妃合葬于此,是为泰陵。清高宗并正式诏定此后皇帝父子不葬于一地,而相间在东西二陵分葬之制,从此清代皇帝墓地遂有东、西陵区之分。京西陵区内围墙长达二十一公里。内有帝陵四座,即:泰陵、昌陵(清仁宗颙琰)、慕陵(清宣宗旻宁)、崇陵(清德宗载湉)。后陵三座, 即: 泰东陵(清世宗孝圣宪皇后)、昌西陵(清仁宗孝和睿皇后)、慕东陵(清宣宗孝静成皇后)。另有妃园寝三座,王公、公主园寝四座,共葬有七十六人。陵区内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刻百余座。陵区四周层峦迭嶂,地势开阔。西有紫荆关,南有易水,东南为燕国下都遗址。整个陵区以泰陵为中心,其余诸陵分布在其东西两侧。规模较京东陵略小,建筑形制则除慕陵、崇陵无圣德神功碑、石像生、石雕等外,与京东陵大体相同。惟慕陵无明楼、宝城等建筑,形制特别。清廷在易州派驻皇裔贵族贝勒和公作为西陵总理大臣(也称守护大臣),统一管理陵区事务。并设承办事务衙门、西陵总管内务府、陵寝礼部衙门、陵寝工部衙门等管理机构。又设立泰宁镇总兵(兼西陵总管内务府大臣) 衙门,派驻重兵驻守陵区。陵区内各陵寝又有专设的内务府、礼部、工部等机构,派驻专职司员、执事人役及太监等,负责日常管理及祭祀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