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史百科 > 刑律 > 引律比附

引律比附

标签:
目录

刑律名。简称“比”。指断案定罪时,如果某种犯罪行为在律例的正式条文中没有明文规定,可以引用比照近似的法律条文和过去的判例来定罪量刑。《大清律例· 名例律》规定, “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无正条者,引律比附”,如果律内数事共一条,全引恐有不合者,许其只引适合所犯本罪的款项。若一条只断一事,不得任意删减,以致罪有出入。其律例内无可引用,则可援引别条比附,为此在《大清律例》的最后,又附有比引律条,共三十条, 以供比引科断。同时还规定,引律比附,其应加应减,拟定罪名,都要申报上司议定奏闻。若律例内无可引用而援引别条比附者,由刑部会同都察院、大理寺即三法司共同议定罪名,并于题奏本章内声明律无正条,今比照某律、某例科断,或比照某律、某例加一等或减一等科断,恭候谕旨遵行。经皇帝批准后,才能判决。如不经此申报审批程序,径行断决而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如律例本有正条,承审官任意删减以致情罪不符,及故意出入人罪, 不行引用正条、比照别条,以致可轻可重者,该堂官一经查出,即将承审之司员指名题参,书吏严拿究办,各按本律治罪。其应会三法司定拟者,若刑部引例不确,许都察院、大理寺自行查明律例改正。倘院、寺驳改也不合适,则由三法司堂官会同妥议。如院、寺扶同蒙混或草率疏忽,别经发觉,将部、寺官员一并交部议处。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分享到: 0
已有 9973 用户
贡献 10694 词条
词条信息
词条创建者: admin    
浏览次数:102
更新时间: 2014-10-20 01:56:24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