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政治

论沈寿昌民族精神的弘扬

关捷

2008年是北洋海军成军120 周年,了解为捍卫祖国疆土,抗击外敌而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沈寿昌的一生是十分有意义的,对后人弘扬民族精神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 

(一)沈寿昌的生平

沈寿昌(1863—1894)[1],字清和,江苏省上海县洋泾镇(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其父沈子英(嘉骏)有3子,沈寿昌为长子。 

沈寿昌幼年时“聪颖有大志”[2]。1874年(同治十三年)11岁时,他被选入上海出洋总局肄业,成绩优秀。旋随容闳赴美国,入康涅狄格州克乃威大学专攻物理、化学、轮机、航海,与詹天佑以及陈兆锵、陈金揆、黄祖莲、刘冠雄等成为中国最早的120名官派留美学生之一 。沈寿昌等“始终勤奋,日进有功……驾驶、测量讲求精细。……操法、阵法、口令,均臻娴熟”。 

1881年(光绪七年)清廷拟创设海军,急需人才,沈寿昌肄业返国后,以军功“拟请以千总尽先拨用。”[3]曾入北洋水师学堂,分配至北洋海军,于“威远”舰见习,后升为二副。1882年,朝鲜军队因一年多未发饷和给养而发生兵变,清政府履行护藩义务,遣军速由海路入朝,平息兵变,挫败日本藉乱侵朝之图谋。因马建忠、丁汝昌乘“威远”舰,率“超勇”、“扬威”号赴朝侦察,又因“威远”舰奉命护卫提督吴长庆所率2000人乘“日新”等4船赴朝护航有功,沈寿昌擢升把总(清政府授海军军官以陆军武职,正七品,相当于县长)。 

1884年(光绪十年)“威远”舰与“超勇”、“扬威”等舰受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等校阅。1886年(光绪十二年),沈寿昌被调至“济远”巡洋舰任大副,7月随舰赴朝鲜釜山、元山、永兴湾等操巡至海参崴,遂转赴日本长崎进坞修理。1889年(光绪十五年),沈寿昌升署北洋海军中军左营都司(正四品),旋晋升“济远”舰帮带(相当于副舰长之职)兼领大副。1891年(光绪十七年)5月,沈寿昌随“济远”舰再次接受李鸿章等校阅。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丰岛海战时,沈寿昌不幸阵亡。 

 (二)丰岛海战中沈寿昌的民族精神 

丰岛海战是日本联合舰队以偷袭的方式发动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一仗。 

朝鲜西海岸牙山湾外一岛屿——丰岛,位于北纬37 度,东经126度偏东的海面上。岛长1388米,高174米。附近海面水深礁少,为舰船进出牙山湾的必经之路。鉴于1894年6月,日本大批军舰到釜山、仁川控制了朝鲜海面,6月9 日,泊于仁川的日舰已达6艘,超过在朝鲜的中国军舰。7月19 日,日本又建立了以伊东祐亨为司令长官的联合舰队。当时驻守牙山的清军仅2200人[4],力量单薄。为防御日军所击,李鸿章决定从海路增派援军,特租用“爱仁”、“飞鲸”和“高升”3艘英国商轮运兵,为保安全,命北洋舰队派出“济远”、“广乙”、“威远”3舰组成护卫舰队,以管带方伯谦的“济远”为旗舰。清廷以为当时中日尚未开战,运兵的又是英轮,护卫舰队便未与运兵轮同航,而于7月23日先行抵达牙山湾,警戒海口,防范陆上日军。清军登陆地点距牙山海口70 里,兵丁、武器、辎重需用小船驳运,3 艘运兵轮分别先后出发,以免误时。“爱仁”、“飞鲸”2轮,分别于24日清晨、下午抵牙山口,“高升”轮由“操江”号护航预定于25日下午到达。 

不料,北洋舰队护送运兵船消息被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侦知,报告大本营。7月23日上午10时,伊东祐亨率联合舰队的第一游击队、本队和第二游击队军舰13艘、鱼雷艇队7艘和护航舰船2艘开向朝鲜[5]。24 日下午4时20分,日本舰队绕过朝鲜半岛西南端,抵达黑山岛附近时,伊东令第一游击队的“吉野”、“秋津洲”和“浪速”3舰前行侦查。25 日凌晨3时30分,日3舰经安眠岛直奔丰岛搜索。 

此时,“爱仁”、“飞鲸”所载1400名清军官兵及粮饷、炮械、弹药已在牙山上岸。惟“高升”船尚未到达。25 日晨4 时30分,方伯谦所率“济远”、“广乙”舰驶出牙山口后,遥见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几缕淡淡的黑烟。6时,看清是日本军舰“吉野”、“秋津洲”、“浪速”3舰。6时15分,方伯谦下令,全体官兵各就各位,准备战斗。 

  6时45分[6],日本第一游队旗舰“吉野”首先向中国军舰开火,挑起战端。6时52分,“济远”、“广乙”两舰被迫进行自卫还击,6 时55 分“秋津洲”开炮,6 时56分“浪速”开炮。[7]日军不宣而战,由此,揭开了甲午中日海战的序幕。 

在丰岛海战双方炮火激烈交锋中, 沈寿昌一直站在桥板上指挥炮手反击日舰,由于他沉着应战,指挥果断,既管司舵,又指挥炮击,全舰士气大振,多次发炮命中日本旗舰“吉野”,并击中“浪速”舰的左舷舰尾,“浪速”舰尾被击中,海图室被破坏。“浪速”舰还未来得及开炮,“济远”舰的炮弹片将其信号索截断,从桅楼发射之机关炮弹,在空中呼啸着从“吉野”樯顶掠过[8]。“济远”所发的炮弹曾多次命中“浪速”和“吉野”。双方正在激战之际,日舰以速射炮攻击,炮火猛烈,一颗炮弹落在“济远”驾驶台附近爆炸,一直在舰前屹立掌舵,指挥炮手还击的大副都司沈寿昌,不幸被弹片击中头部,当场牺牲。其英勇行动激励了舰上官兵。二副柯建章见大副牺牲,义愤填膺,接替大副沈寿昌掌舵督战,指挥枪炮手奋力反击。不幸在鏖战中也被敌弹片打穿胸部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见习学生黄承勋,见大副、二副均已牺牲,自告奋勇掌舵指挥战斗。这时有一块弹片将他的手臂炸断,被两个水手抬进仓内包扎,伤势极重,临牺牲前,他对水手们说:“你们都有自己的岗位,不要管我。”说毕断气为国捐躯,时年21 岁。同时,在前炮台坚持发炮而牺牲的还有六品军功王锡山、旗管头目刘鹏以及其他一些水兵,计13人,伤40余人[9]。前炮台边积尸累累,甚至火炮无法转动。据英国一位军官记述说:“甲板和炮口尽被碧血和尸体所污染,装甲和炮塔内的大部分器械亦被敌弹击毁,从而数具尸体粉碎,血肉横飞,直达烟筒上部。”[10]战斗中,中华男儿前仆后继、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充分体现。中军左营都司沈寿昌阵亡后,灵柩运至威海卫[11]。1895年2月17日北洋舰队覆没,惟“康济”舰将沈寿昌等灵柩运往烟台,后将其忠骨运回故乡暂厝嘉定县真如镇(今上海市普陀区)。后清廷无暇顾及,便葬于上海桃浦河西之三千里村(即今李子园村北块)。1964年,农民平整土地,将其遗骨移至上海铁道学院(今上海铁道大学)大学体育馆西南地表深处。 

    

(三)为了忘却的纪念 

沈寿昌是一位公认的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清末爱国海军将领。他刻苦学习,身在海外不忘祖国;在海军的岗位上坚定报国之志,自强不息;在丰岛海战中,面对强敌,奋勇抗敌御侮,血战沙场,忠烈耿耿,为国捐躯。他的精神“气势磅礴,凛然万古长存”。一直为人们所赞颂纪念。1979年、1982年和1999年分别由上海辞书出版社、辽海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国近代史词典》、《中日关条全书》(上)以及各种中国近代史专著或教材、甲午战争史的相关著作均记载着沈寿昌的事迹。刘公岛上北洋海军的英烈名碑上也有其名。表明中国人民不忘先烈的英名。 

最值得记录和怀念的是1998年上海铁道大学在校园内体育馆前建立“沈寿昌墓址纪念碑”一事。主持其事的是该校副校长郦萌同志。1996年郦萌同志从《真如镇志》中得知沈寿昌忠骨埋在真如。真如正是上海铁道大学校址,从此他开始了追根溯源的历程。查县志,访后人,咨询学者。他从江西路一小书店发现了我主编的《甲午国耻丛书》6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遂于1997年致函于我。[12]提出沈寿昌在丰岛战役中的作用、沈在甲午海战时的实授官阶、沈阵亡后最终追赠的官阶、关于对沈寿昌的评价同对方伯谦评价之间是否存在着牵连的关系等问题。我立即回信对各问题予以说明。 

1997年5月9日,上海铁道大学为了“在年轻人中进行持续的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用历史来唤起潜藏在人们心底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并化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化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为创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13]做出“关于在校内建立北洋海军将领沈寿昌墓址纪念碑的决定”。 “沈寿昌墓址纪念碑”建成后,“将成为我校文明标志示范区之一,是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14]。5月18日,在上海铁道大学体育馆东侧举行了沈寿昌墓址纪念碑的奠基典礼,普陀区有关部门、上海铁道大学党政领导、沈寿昌侄孙沈顺坡及师生百余人出席了仪式。黑色大理石板的基石上书“沈寿昌墓址纪念碑奠基,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八日”。仪式上宣读了根据沈寿昌事迹拟定的纪念文,如果史实没有新的考证成果来加以补充的话,它就将作为正式碑文镌刻在纪念碑上。仪式以后,我们请沈顺坡先生将学校建立的纪念碑的有关文件交给他的大伯父,也就是沈寿昌的嗣子(沈寿昌的胞弟沈林昌之子)沈星垣先生。遂郦萌同志专程拜访了他,见到3幅1964年4月12日迁葬时摄下的照片,3 张照片证实了沈寿昌迁葬的时间、地点和相关情节。对此,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同志得悉此事后,指示“要把位置探明,记录下来,将来体育馆大修或改建时应把遗体起出来。”[15] 

1998年12月18日,上海铁道大学举行了“沈寿昌墓址纪念碑落成典礼仪式”。上海市有关领导、各地专家学者及沈寿昌的后人、学校师生数百人参加了仪式。我应邀专程赶到上海参加典礼仪式,同时姜鸣、陈晓东等同志也应邀莅会。仪式简单隆垂。纪念碑由苏州吴县市木渎石料工艺厂石刻,艺术家戈春楠制作。纪念碑如同一艘舰船,上面镌刻着沈寿昌的头像,其侧为纪念碑碑铭: 

沈寿昌(1863—1894年),字清和,江苏省上海县洋泾镇(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清末北洋海军爱国将领。 

沈寿昌聪颖好学,少怀大志,同治十三年(1874年)被选为出洋幼童,随容闳赴美国留学,入康涅狄格州克乃威大学攻读理化,与詹天佑等一百二十人同为中国首批官派留美生。光绪七年(1881年),沈寿昌奉调回国,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至北洋海军服役,积功升属中军左营都司,擢济远舰帮带兼领大副。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二十七日(7月25日),济远舰执行军务后返航,于朝鲜牙山口外丰岛海域遭日本舰队围攻,甲午战争爆发。沈寿昌忠于职守,冒炮火立于望台指挥发炮,击伤日舰两艘。战酣时,望台中炮,沈寿昌头被击裂,当即阵亡,年仅32岁。 

沈寿昌久役军中,婚后无嗣,但常致家书与其弟,勉其上进,“储才以为国用”。 

沈寿昌殉国后,清政府嘉其忠勇,追授副将衔,将灵榇运回,葬于江苏省嘉定县三千里村附近(今属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六十年代初,因平整土地,移其遗骸v至此深埋。 

今年适值沈寿昌诞辰135 周年,特敬立是碑,以资纪念,并藉之激励后人踵武前贤,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16] 

迄今,沈寿昌墓址纪念碑已成为上海铁道大学和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1]沈寿昌生年记载不一,造成年龄之奇异。《辞海》和《中国近代史词典》均记为1865年生,《黄浦区志》记为1862年生,陈晓东《沈寿昌传略》记为1863年生,沈寿昌之侄沈星垣《纪念嗣父沈寿昌》称其生于1863年。其年龄一说阵亡时32 岁,如吴馨等纂修之民国25年《上海县志》卷十五《人物补遗》中称:“寿昌中弹殁,年只三十有二”。二说为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光绪元年乙亥记曰:“沈寿昌江苏上海县,年十一岁,乙丑。”年为30岁。 

[2]《上海县志》,卷十五,《人物补遗》。 

[3]《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光绪十一年三月初三日,1885年4月18日),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69页。 

[4]“威远”舰系1875年由英国承办轮机,法国承办铁胁,运回福建造船厂,1877年镶佩而成,1300吨,750马力,速力9.5节,配炮11门,乘员124人。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时,以练习舰编入北洋舰队。 

[5]《盛宣怀致叶志超函》,陈旭麓等主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甲午中日战争》(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8页。 

[6]日本与中国的时差为一小时,本文均采用中国时间。 

[7][日]海军军令部编纂:《二七八年海战史》,上卷,东京水交社1905年版,第73~74、88页。 

[8]《冤海述闻•牙山战事记实》,《中日战争》丛刊,第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4页。 

[9]《冤海述闻•牙山战事记实》,《中日战争》丛刊,第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4页。 

[10]《西方人士对中日战争的评论》,《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7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48页。 

[11]《上谕》,《光绪朝东华录》第三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4~175页(总3478~3479页)。而民国《上海县志》记“清廷嘉其忠勇,追赠总兵衔”《黄浦区志》沿用其说。不确。 

[12]郦萌:《沈寿昌墓址考证记实》,刊于上海铁道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北洋海军爱国将领沈寿昌》,1998年印,第1页。    

[13]《北洋海军爱国将领沈寿昌》,1998年印,第2页。 

[14]《上海铁道大学关于在校内建立北洋海军爱国将领沈寿昌墓址纪念碑的决定》,刊于《北洋海军爱国将领沈寿昌》,1998年印,第35页。 

[15]郦萌:《沈寿昌墓址考证记实》,刊于上海铁道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北洋海军爱国将领沈寿昌》,1998年印,第34页。 

[16]《沈寿昌墓址纪念碑碑铭》,刊于《北洋海军爱国将领沈寿昌》,1998年印,第38页。 

(资料来源:《大连近代史研究》2010年00期)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