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著作·评论 > 图书评论
一部珍贵的清代档案史料译编
作者:胡宝亮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4-01  点击量:539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全24册)岳麓书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翻译、编纂的大型清史工程图书《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近日出版。

  寄信档系寄信上谕档的简称,由军机大臣撰拟,经皇帝审阅后以军机大臣之名通过寄信方式发出的上谕叫做寄信上谕,此种上谕发出之前,军机处要抄写存档,按一定的厚度装订成册,称为寄信上谕档,是清代军机处专门抄载寄信上谕的重要档簿。因其文字为满文,鲜有学者利用此种档案进行研究。为将此珍贵史料推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的研究人员从中选择了乾隆一朝的满文寄信档进行了翻译并付梓,名为《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被收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该书主编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研究馆员王小红、关孝廉,参加编译的人员有:研究馆员关孝廉、王小红、张莉、张凤良,副研究馆员赵玉梅、关精明,助理馆员李刚、李阳。该书收录了乾隆十五年至二十一年、二十六年至六十年的满文寄信上谕4289件,加上附件22件,共计4311件,并将其全部翻译为汉文。这部《译编》共24册,第一册为总目录,其他各册采取满汉合璧形式,即前半部分为影印的满文,后半部分为排印的对应汉语译文。

  众所周知,档案史料因其原始性、客观性与珍稀性,在历史研究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第一手资料,其他种类的史料无法替代。这部《乾隆朝满文寄信档译编》,正是一种价值很高且稀见的档案史料汇编。满文寄信档所用语言是清代的“国语”,其记载多为机密军国大事,大部分内容从未公布于世,对乾隆朝的一些重要史事的记载要比汉文史料更为真实、准确,可以更正《清高宗实录》、《乾隆朝上谕档》、官修乾隆朝各《方略》等汉文史料的错误之处,并弥补其不足。另外,寄信档记录事件的系统性较强,很多内容互相联系,彼此补充,可前后对照使用,更易搞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寄信档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很广,涵盖了政治、军事、民族、外交、宗教、经济、文化、语言、风俗、疾疫、皇族事务、民间信仰等诸多方面,以边疆事务、军务、民族宗教事务与外交事务居多。乾隆朝发生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如乌什事变、明瑞征缅、土尔扈特部回归、王伦起义、六世班禅入觐、苏四十三起义、林爽文起义等,都可在寄信档中找到相关记载。通过这四千余件寄信上谕,既可以明了乾隆时期诸多重大事件发生发展的真实过程、各项重要事务的最后决策及处理情况,又有助于了解乾隆帝本人的为政理念、治国方略、性格特征,还可以窥知当时的社会风俗、生态环境,确为深入研究乾隆朝历史最真实、最原始的资料之一。

  乾隆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近代中国疆域确立的重要时期,处理西北、西南、东北的边疆、民族问题成为了国之要务。寄信档中所收录的大部分寄信上谕,是发给西北、西南、东北地区军政长官以及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宗教首领的。这部分反映东北、西北、西南地区边疆、民族事务的寄信上谕,很多在内容上非常具体与细致,为我们深入研究清代的边疆、民族问题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在这些上谕中,乾隆帝向边疆大臣授以机宜,充分体现了乾隆帝的意志,反映了清代统治者治理边疆地区、解决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政策与方法。

  总之,该书有利于深化、拓展对清代乾隆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及乾隆帝本人的研究。同时因该书收录了大量满文上谕,对满语文研究也颇有裨益。

 

  (资料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3月30日)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