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史综览 > 学林学海

西夏文本《碎金》研究

聂鸿音/史金波

    西夏文本《碎金》为西夏世俗文献中很重要的一种。原件于20世纪初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遗址出土,现藏俄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共有两种写本,编号分别为741742。本文拟对《碎金》全文进行翻译,并进行力所能及的考证,以期为西夏学和中国童蒙教育史提供资料。

    一

  俄藏741742号两个写本抄录的是同样的内容,蝴蝶装,各20页。741号字体工整清晰,并画有墨线边栏。742号缺最后19联半,与前者行款大致相同,但系写在一个西夏文佛经抄本的背面,因纸张透墨而颇难辨认,只是其卷首序言保存了一行编集者姓名,为741号所缺。原件中共有7处出现书题,正文前题“新集金碎掌置文”,序言中引作“金碎掌置文”,卷首、卷尾及封面、封底均题西夏字“金碎”。依西夏文法,这本书的全称可译为“新集碎金置掌文”,简称则是“碎金”。“置掌文”大约是当时童蒙识字读本惯常采用的名称,如西夏文献中的“掌中珠”、敦煌汉文献中的“随身宝”(斯5755)之类,意思大致相当于今天说的“手册”。以“碎金”名书并不是西夏人的首创,敦煌汉文献中就有题为“百家碎金”(斯619)的识字读本。这类书籍在明代以后曾盛行一时,据余嘉锡考察,就有《大学碎金》、《通用碎金》、《碎金集》、《碎金精要》、《草字碎金》、《真字碎金》、《应用碎金》等多种①。当然,余嘉锡曾错误地估计“碎金”之类书籍最初产生于宋元时代,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尚有敦煌本存世的缘故。

  传统的汉文本“碎金”偏重于收录俗体字和冷僻字,编排方法也是分门别类,有的还附加类目,这大约是南北朝时期“杂字”类字书的旧例,而西夏本虽题为“碎金”,但其编排原则却与汉文本迥异。我们见到的这个西夏本所收录的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字数恰好一千。编者把这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巧妙地编成了长达200句、100联的五言诗②,全诗一气贯通,中间没有明显的章节,自然也无类目,这可能是受了汉文《千字文》一派童蒙读物的影响。《碎金》的编排方法和叙事列名的大致顺序与汉文《千字文》相仿,只不过前者五言而后者四言。由此我们感觉到,这个西夏识字读本的体例实与《凡将》、《急就》等最古老的汉文“蒙书”一脉相承,而和南北朝以后的《杂字》、《碎金》并无瓜葛。据卷首记载,西夏《碎金》的编者是“宣徽正息齐文智”。“息齐”为西夏文《杂字》“番姓部”中的第13个姓,是西夏主体民族番族(通称党项族)的族姓之一。“息齐文智”这个人名于史无徵,而政府机构名称“宣徽”则见于西夏的《天盛律令》,被列为西夏五等司分的“次等”③。“宣徽正”在政府里是个较高的职位,而由政府高级官员亲自编写童蒙识字读本,当然也是秦代李斯作《苍颉》、赵高作《爰历》、胡毋敬作《博学》以来的传统。

  对《碎金》的探索始于前苏联学者聂历山,他在1935年就指出了这本书和汉文《千字文》之间的相似处④。1963年,戈尔巴乔娃和克恰诺夫在《西夏文写本和刻本》里介绍了该书两种抄本的形制和内容⑤,只是把书题汉译的“置”字误写为“直”,又把该书列入“文学”类而未列入“字书”类。6年以后,克恰诺夫对《碎金》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将全书除番汉姓氏以外的部分作了俄译⑥,同时他指出,书中的汉姓部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罗列起来的,而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谐音组合方式来构成有一定潜在意义的短诗。他举了汉姓部分的第一联“张王任钟季,李赵刘黎夏”为例,认为这也可以理解成“张王人(гуманны)忠(преанны)贵(благороны),李赵留(соблоают)礼(церемониял)孝(отцепочтительны)”。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当然我们对具体姓氏及其潜在含义的理解和他有些不同。西夏本《碎金》的英译文也是由克恰诺夫完成的,不过他当时的目的是要研究党项人的天人起源观,所以只用英文翻译了与研究专题有关的十联半(21句)⑦。

  西夏本《碎金》的撰成及抄写时间无从确定,俄藏写本尾题西夏字仅有“写此本者耶酉般若茂,正月四日写毕”、“金碎序已毕”、“五月一日毕”等字样,并无年款。鉴于书中涉及民族部分时提到契丹而未提到女真,我们猜想《碎金》成书可能在金灭辽的12世纪初期以前。

    二

  《碎金》前有序言13行,加序题计14行,共138字。序言言简意赅地指出了撰写的目的是“欲遵循先祖礼俗,以教后人成功”,使人通过习读此书达到明文采、备才艺、解律则、少罪乱的境界,实际上是让学童一边识字,一边接受世事和品德的教育,这是中国传统的童蒙教育原则。书中用字少,都是常用字,所叙内容多为生活常识,简便易学,“睿智弥月可得,而愚钝不过经年”,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速成读本。

  《碎金》虽仅有千言,内容却十分丰富。

  自第1联至第12联叙述的是自然现象、时节变化等。开头“天地世界初,日月尔时现。明暗左右转,热冷上下合。诸物能成苗,季节依次列”几句,把世界的动因归结为“阴阳”的对立,颇有朴素唯物的认识,这与国内一些少数民族传说中对宇宙的认识很有相似之处。

  自第13联至第63联多为人事部分,其中又可分为5段。第1段为第13联至第25联,由帝族嵬名氏安邦治国引出官爵司职。前四句是“其后智者出,为帝行律则。嵬名姓类多,人众父子稠”,可见西夏始建国时即注重法治,西夏皇族原系党项羌中的拓跋氏,唐时赐李姓,宋代赐赵姓,俟其建国时自号“嵬名氏”。嵬名为西夏第一大姓,在西夏文和汉文本《杂字》中都有“番族姓”和“番姓名”部,嵬名氏总是名列第一,在《碎金》中也不例外。既是皇族,其势力当然很大,在中央或地方官员中嵬名氏不乏显要者,“人众父子稠”正是其庞大势力的真实写照。另外,这一段中的“诸城抽商税”一句值得注意。我们现在还没有足以反映西夏商贾贸易全貌的具体资料,但这里暗示我们,西夏城市所得商税在国家收入中占有相当份量。或许西夏曾借控制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之便,在沿途各城向来往贸易的各族、各国商人征收商业税,以作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第26联至第38联罗列番姓,第42联至第53联罗列汉姓,这两部分的结构和内容都很有特色,下文将专题论述。

  第39联至第41联介绍西夏境内一个主要民族的名称及其习性。第一句“弥药勇健行”,“弥药”是番族(党项族)的异名。史称党项人“俗尚武”“长于骑射”,勇敢善战是党项人引以自豪的民族性格,这里用的“勇健”二字应是反映了这一民族的主要特点。第二句“契丹步履缓”,契丹族既是西夏近邻辽国的主体民族,又是西夏境内少数民族的一部分,“步履缓”应是从正面来表述契丹民族持重、稳健的特点。当时的契丹族很多人进入中原日久,吸收了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表现出很好的管理才能,而在其后期则越来越增加了温文尔稚的姿态,逐渐失去了前期那些驰骋疆场的勇武特性。第三句“羌多敬佛僧”指吐蕃而言,“羌”音“蕃”,即藏族。藏族曾向西夏大规模地输入藏传佛教,从而使西夏的佛教更为发展和丰富,西夏境内也有藏族,他们“敬佛僧”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一特点一直保留至今。第四句“汉皆爱俗文”赞扬了汉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尤其强调了中原有举世瞩目的世俗文献。第五句“回鹘饮乳浆”点明了回鹘人长于畜牧,饮乳食肉的特点。回鹘也是西夏境内的一个民族,畜牧业发达,生活中不可缺少畜乳。第六句“山讹嗜荞饼”,“山讹”又称“横山羌”,是党项羌的一部,人马劲悍,惯习战斗,每战必为前锋。这里把“山讹”和“弥药”分列,可能表明他们是党项羌中各具不同特点的部分。山讹居横山一带,嗜食荞饼。荞麦生长期短,是一种适于在气候凉爽的地区特别是山区、半山区种植的农作物,这里可能表明山讹也从事农业生产。以上六句字数虽然不多,却把西夏境内的主要民族及其特点都写出来了,对了解西夏的民族是很有价值的⑧。

  第54联至第63联叙述了西夏的婚姻家庭情况,反映出西夏社会结构中的不少有趣问题。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番人的婚姻家庭模式已在明显地向汉族风俗靠近,已不再是史书上记载的“淫秽蒸报”(《隋书?党项传》)了;他们定婚时要有媒人,结亲标准以姿容为首要因素,然后考虑的是经济条件,婚后女主内、男主外,追求的是家庭的和美和长辈的安心。

  第64联至第86联介绍财物名称和百工杂事,包括珠宝首饰、绢帛衣物、工具器皿、饮食调料、僧道经醮、宴饮丧葬、毡帐干戈、度量衡器等,所述多与中原情况相似。

  第87联至第93联叙述飞禽、走兽、家畜之类动物,其中提到以骆驼运货,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丝绸之路上的典型情景。

  第94联以下记索债、告状、升官等杂项,是全文的结尾部分。

    三

  《碎金》中有13联由若干个“番姓名”组成,这是该书具有突出价值的部分,也是释读的难点之一。我们在释读中除依据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外,还将利用俄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收藏的一种西夏文《三才杂字》的“番族姓”和“人名”部⑨。下面是这段诗的西夏原文,即原书的第26联至第38联。

  

  第26联第12字为番姓,见西夏文《三才杂字?番姓》(以下简称“杂字”)第25,音“贞卧”;第45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158,相当于西夏汉文本《杂字》的“咩布”⑩,榆林窟题记中有此姓,史金波、白滨译作“酩布”(11),“酩”“咩”在宋代汉语西北方言同音。第67字、910字各为一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173、第23,“凉州感通塔碑”也有此二姓,汉译为“药乜”“令介”(12)。第3字和第8字分别见于《音同》和《文海》(13),释义均为“族姓”,第3字音“乃”,第8字音“墨”。

  第27联第12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32及《文海》,音“只 ”。第67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43,榆林窟题记中有此姓,史金波、白滨译为“居地”。第345字当为番名,可译为“贺兰势”,考西夏文《杂字》“人名”部有“浮图势”、“贺兰金”二人名,与此同类。另按照“对文见义”的原则,可知译为“河水乐”的第8910字也必是人名。

  第28联第12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121,音“ ”。第67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13,音“息齐”,《碎金》抄书者亦为此姓。第345字和8910字均为译音或姓氏专用字,音“梁千辣”和“野余多”。这些字在西夏文《杂字》中都可与其他字一起组成番姓,且出现频率颇高。

  第29联第12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41和《文海》,《文海研究》译音“璎玉”。第45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125,音“勿即”,《文海研究》以二合字“尼则”音第5字。第67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242,相当于汉文本《杂字》的“骨婢”,该姓又见榆林窟题记,史金波、白滨译作“骨匹”,“匹”“婢”在宋代汉语西北方言同音。第910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122,音“麻尚”。另外,第3字音译为“浪”,第8字意译为“双”。

  第30联第12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71,音“乃令”。第45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69,相当于《宋史》中的“卫慕”。第67910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88196,可能相当于汉文本《杂字》的“连奴”和“勒啰”。另外,第3字和第8字也许可以音译为“卧”和“摄”。

  第31联第12字为番姓,见《文海杂类》及《音同》,二字音韵不明,李范文音译“神伽”,另又音译第二字为“祁”,恐不确。第45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148,音“罗迹”。第67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168,相当于西夏汉文本《杂字》的“芭里”,西夏大臣有芭里昌祖。第910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145,该姓又见榆林窟题记,音“西壁”,应即是“鲜卑”(14),西夏末期有太傅西壁讹答。另外,第3字和第8字可以音译为“然”和“ ”。

  第32联的第12字,45字,67字,910字均为番姓,分别见西夏文《杂字》第13312410282姓,依次可以译作“铺药”“没年”“味奴”“?齐”,其中番姓“味奴”又见榆林窟题记。另外,第3字音“乃”,第8字声韵未明。

  第33联第12字为番姓,见《文海杂类》,声韵未明。第45字,67字,910字各为一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2914273姓,可依次音译为“兀罨”“野隆”“ 青”。另外,第3字和第8字可以音译为“什”和“床”。

  第34联的第12字,45字,67字,910字各为一个番姓,分别见西夏文《杂字》第155136130169姓,其中第12字和910字的译音相当于汉文本《杂字》的“拽税”和“卧利”,第45字和67字可以音译为“叔苍”和“良玉”。第3字和第8字可以分别译为“坡”和“来”。

  第35联的第45字和67字即西夏文《杂字》第153姓和第42姓,音译“格契”和“ 合讹”。据这两姓类推,位置与其相对的第12字和910字必也是番姓,可以音译为“鲁赞”和“勿埿”。另外,第3字和第8字可以分别译为“药”和“永”。

  第36联的第12字,45字和910字即西夏文《杂字》的第35194137姓。第12字又见《文海》,音“普朱”,必是汉文本《杂字》的“铺主”。第45字音译“女斗”,第910字音译“柳来”。根据“对文见义”的原则,第67字当也是一个番姓,该姓音译“特吴”,意为“羞愧”。另外,第3字和第8字可以分别译为“阏”和“五”。

  第37联第12字为番姓,见西夏文《杂字》第89,可以音译“曹移”,该姓又见榆林窟题记。与之相对的第67字应该也是番姓,可以音译“冷宁”。第345字可意译为“小狗白”,榆林窟题记中也有叫“小狗”的,可知这里的“小狗白”不是族姓,而是人名。同样,与之相对的第8910字应该也是人名。其中第8字和第10字意译为“妙”、“黑”,第9字音“讹”,是个没有确切意义的族姓专用字,它在《文海》里和一个当“猪”讲的西夏字同音,于是我们断定诗歌在这里必然使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用“妙猪黑”和“小狗白”构成了对仗。

  第38联第12字和67字各为一个番姓,即西夏文《杂字》第205112姓,分别音“桑罗”“播杯”,后者又见于莫高窟夏汉合壁题记。第3字音译为“耨”,第8字音译为“乃”,第45字音译“阿香”,像是孩子的乳名,最后两字意译“儿童”,可能和“阿香”的名称有所照应。

  这一段诗在用到番姓的地方表现了一种与其他地方不同的节奏。西夏文《碎金》的五言节奏一般是“二二一”式,如开头一句“天地—世界—初,日月—尔时—现”,又如使用番名的“只移—贺兰—势,居地—河水—乐”;但番姓部分却一律是“二一二”式,如“贞卧—乃—咩布,药乜—墨—令介”。查一下西夏文《杂字》、《音同》或《文海》可以发现,嵌在两个番姓中间的字同样都是姓或名的专用字,而且在西夏文《杂字》里,它们一般都可以和其他字一起组成双音节的番姓,如第28联的“野”可以组成“野韦”、“野酉”等。这似乎表明它们仅仅代表了番姓的一个音节,而另一个音节则受到诗歌字数的限制或为了避免用字的重复而被省略了。据目前掌握的材料,党项人的姓氏绝大多数都是双音节的“复姓”,单音节姓为数很少,起码它不像《碎金》的这段诗歌那样,与复姓形成12的比例。由此我们估计,嵌在两个番姓中间的字应是经过省略的双音节番姓和番名。

    四

  西夏本《碎金》里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部分是那120个具有双关含义的汉姓。有了一大批夏译汉籍的帮助,要确定某个西夏字与哪一个或哪几个汉姓相当,这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困难(15),真正困难的是确定句子隐含的双关意义。由于学界目前对西夏字和汉字的详细对音规则尚不十分清楚,所以我们还无力把这段诗的双关意义全部揭示出来,甚至无力确定具有双关意义的究竟是诗的全体还是局部。现在我们只能对其中的部分句子和词语进行一些推测,彻底的破译有待于西夏学同行们的共同努力。右边是这段诗的西夏原文,即原书的第42联至第53联。

  

  第42联音译汉姓“张王任钟季,李赵刘黎夏”。每句后三字有双关义,谐音“张王人中贵,李赵琉璃下”,其中“贵”、“季”在宋代汉语西北方言同音。

  第43联音译汉姓“田狄褚唐秦,温武邢袁枝”,其中罕见姓“枝”见于西夏汉文本《杂字》。该联可能谐音“天地褚唐亲,文武刑院知”。

  第44联音译汉姓“金严陶萧甄(16),胡白邵封崔”。全联谐音“金银大小珍,琥珀少翡翠”。“银”“严”、“大”“陶”、“珀”“白”、“翡”“封”在宋代汉语西北方言同音。

  第45联音译汉姓“息传范廉罗,司段薄徐娄”,其中罕见姓“传”见于西夏汉文本《杂字》。全联谐音“西川繁绫罗,丝缎薄索缕”。“绫”“廉”在宋代汉语西北方言同音。

  第46联音译汉姓“江南蔡子高,羊鞠钱伯万”,其中罕见姓“南”见于西夏汉文本《杂书》。全联谐音“江南才子高,??千百万”,第67二字双关义不明。

  第47联音译汉姓“董隋贾迺卓,韩石方卜回”,其中“迺”姓如元人迺贤,“回”姓见《通志?氏族略》“以族为氏”例。全联谐音“冬岁家内窄,寒时放牧回”。“卓”“窄”在宋代汉语西北方言同音。

  第48联音译汉姓“鲜周燕商龚,何傅儿奚德”,其中“儿”姓见《通志?氏族略》“以事为氏”例,“德”姓见《万姓统谱》引《姓苑》。全联谐音“行舟盐商贾,祸福二?得”,“贾”(公户切)“龚”在宋代汉语西北方言同音,第9字双关义不明。

  第49联音译汉姓“耿郭君邱铁,史中嵇孙合”,全联双关为“更过军求定,师伸计宋和”,“定”“铁”在宋代汉语西北方言同音。

  第50联音译汉姓“曹陆倪苏姚,浑酒和殷陈”,其中“浑”“酒”二姓见于西夏汉文本《杂字》。全联谐音“秋露宜酥油,浑酒和茵 ”,“秋”“曹”、“油”“姚”在宋代汉语西北方言同音。

  第51联音译汉姓“牛杨孟杜家,吕马杞不华”,其中“家”姓见于西夏汉文本《杂字》。“不”姓见于《通志?氏族略》,全联谐音“牛羊卖屠家,驴马骑不?”,“卖”“孟”在宋代汉语西北方言同音,末一字双关义不明。

  第52联音译汉姓“寇婴宗许虞,韦翟权薛安”,谐音估计是“口硬总虚语,尾窄??安”,第89两字双关义不明。

  第53联音译汉姓“吴九邹聂了,侯窦左糜潘”,其中“九”姓见于西夏汉文本《杂字》。全联双关义不明。

  以古人姓名入诗,利用双关手法成义,这种游戏之作在唐代就有。汉人做这种诗有一个特点,即总是恪守汉字“本字”的形体,一般不使用同音异形字来造成“双关”(17)。相比之下,西夏人创作的双关语只重字音,不拘字形,且通篇以汉人姓入诗,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独出心裁之作。

    五

  下面是西夏文《碎金》全书的汉译。为醒目起见,我们把译文划分了段落,不再遵从原书的行款。

  碎金序

  宣徽正息齐文智作

  夫人者,未明文采,则才艺不备;不解律则,故罪乱者多。今欲遵循先祖礼俗,以教后人成功,故而节略汇集眼前急用要义一本。不过千字,说释总摄万义。方便结合,斟酌系联;类非头隐,非持明义。虽是如此,抑或求少求多,无不备述;寻易寻难,焉用旁搜?五字合句,四二成章。睿智弥月可得,而愚钝不过经年。号为《碎金置掌文》。愚不惭妄论,见疵勿哂!

  新集碎金置掌文一本

  天地世界初,日月尔时现。明暗左右转,热冷上下合。诸物能成苗,季节依次列。春开寅卯辰,夏茂巳午未。秋实申酉戌,冬藏亥子丑。今朝拂晓东,卓午影正南。晚夕暮昏西,睡卧夜晚北。明日先未过,后日后到来。年日一律有,岁者两俱同。变化时十二,月没再满盈。夜昼为年日,腊正旧新逢。幼老寿增减,以此定限量。

  其后智者出,为帝行律则。嵬名姓类多,人众父子稠。四海已统领,八山谁与争?治国习学业,王臣大小分。头戴云冠美,身服腰带缠。内宫赞圣光,殿堂坐御位。皇后后宫居,太子楼阁戏。谋臣先闻奏,官人敕谕旨。中边设拘司,诸城抽商税。爵位文中书,军马武枢密。宰相裁公堂,御史断常务。取舍磨堪事,牧农二司管(18)。赏罚行正平,万民无不服。

  贞卧乃咩布,药乜墨令介。只移贺兰势,居地河水乐。 梁千辣,息齐野余多。璎玉浪勿即,骨婢双麻尚。乃令卧卫慕,连奴摄勒啰。??然罗迹,芭里 西壁。铺药乃没年,味奴??齐。??什兀罨,野隆床 青。拽税坡叔苍,良玉来卧利。鲁赞药格契, 合讹永勿埿。铺主阏女斗,特吴五柳来。操 小狗白,冷宁妙讹黑。桑罗耨阿香,播杯乃儿童。

  弥药勇健行,契丹步履缓。羌多敬佛僧,汉皆爱俗文。回鹘饮乳浆,山讹嗜荞饼。

  张王任钟季,李赵刘黎夏。田狄褚唐秦,温武邢袁枝。金严陶萧甄,胡白邵封崔。息传茫廉罗,司段薄徐娄。江南蔡子高,羊鞠钱伯万。董隋贾迺⑦卓,韩石方穆回。解周燕商龚,何傅儿奚德。耿郭君邱铁,史申嵇孙合。曹陆倪苏姚,浑酒和殷陈。牛杨孟杜家,吕马杞不华。寇婴宗许虞,韦翟权薛安。吴九邹聂丁,侯窦左糜潘。

  为婚是旧仪,亲戚从今非。媒人奉承美,集体问姿容。贫富福高低,吃穿处处至。民庶男女混,衣食己方谋。爹爹子孙颂,娘娘女妹惜。迎媳婆母安,得婿岳公喜。门下妇人知,外情夫君管。家内狗守护,家外盗贼离。贷支手勿入(19),禁亦不可偏。增者足加倍(20),获利独满贯。

  搅海寻珊瑚,选择串璎络。钿珠玉耳环,钗錍簪腕钏。金银珍宝多,价高库进出。绫罗锦褐裹,召工裁画缝。襖子短小合,裙裤长宽宜。兜肚围胸肋,鞋袜套脚胫。寒裘皮??,雨披毯褐衫。绵麻线袋细,毛毡褐囊粗。断树斧斤头,芟割壮工镰。烧瓦要沙著,洗麻须杖敲。铛鼎器皿盔,碗匙筷子勺。姻友茶酒先,近食米面堪。盐巴椒芜荑,酥油菜乳酪。耕牛遣僮喂,碓硙使仆槌。和尚诵经契,斋毕待布施。道士祷星神,唱名示边隅。筵上乐人呼,丧葬巫客侍。珂贝鞍桥买,帐幕马毡寻。弓箭刀剑执,伴导运输往。来牟豆长大,粟黍秫熟迟,斛豆衡斗升,鍮铁称斤两。褐绢量尺寸,大数估算得。分别号独一,结合千百亿。

  熊罴食血肉,狐狸寻茅草。鹿獐树深逃,山羊见而出。泉源兽奔绕,渠井牲畜饮。釐牛射杀难,羖 屠宰易。运货驼骆强,驮重毛驴弱。鹰雕羽翼窄,顽羊角牴宽。鼠狼唇尖细,口巧齿牙灵。

  索借贷归还,给予实接受。诉状陈告故,情愿令卜筮。准备对答时,指示催促?(21)。点集速予贿,注册重分别(22)。成色虽迷惑,价钱参差明。官吏亦搜求,官册本当置。倘若有住滞,敬相守护之。

  碎金序一卷 终

  写此本者耶酉般若茂,正月四日写毕。

  一遍校同。

  注释:

  ①余嘉锡《内阁大库本碎金跋》,见《余嘉锡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63年,第600页。

  ②这种“诗”里偶见词义对仗,但是并没有韵脚,参看聂鸿音《文海探源》,载《固原师专学报》1990年第3期。

  ③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西夏天盛律令》(刘海平、杨一凡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244页。

  ④Н?А?Невскйй,Тангуткая цисьмониость и ее фоны, оклаы группы востоковеов на сессии Ика 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20/м, 1935Г? 又见 Невский, Таигутская филология, Исслеования и словрь, Москва 1960Γ?, ки. I,стр.89.

  ⑤З.И.Горбаиева и Е.И.Кыцанов, Тангу--тские рукописи и кслилографы, Москва1963Г., стр.55. 其国介绍741号页20.5×14厘米,墨框15.7×10.4厘米,每半页6行,行10字;742号页面17.5×12.5厘米,每半行页5行,行10字。

  ⑥Е.И.Кычанов,《Крупинки золота на лаони》—пособие ля изуüения Тангутскои п--исьменности,Жанры и стили литератур Китая и Кореи,Москва 1969Г., стр.213

  ⑦Е.I.КychanovViews of the Tanguts on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and ManTibe-tan StudiesProceedings of the 4th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for Tibetan studiesMünchen 1988P.245.

  ⑧史金波《西夏境内民族考》,载《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

  ⑨原编号210,刻本蝴蝶装,首尾残,今存14叶。“番族姓”在第10b面至第13b面,共收番姓244个;其下为“人名”章,共收人名46个。

  ⑩本文所引西夏汉文本《杂字》均据史金波抄录,见所著《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载《中国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78页。

  (11)本文所引莫高窟、榆林窟资料均见史金波、白滨《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载白滨编《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16451页。

  (12)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番汉铭文的最新校录和解读见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1254页。

  (13)本文依照的《音同》及《文海》校录本分别见李范文《同音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及史金波、白滨、黄振华《文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14)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第149页。

  (15)在确定西夏字的对音汉字时,本文主要参考西夏文本《类林》和《番汉合时掌中珠》。对音汉字无考则据该西夏字所属的声韵类斟酌推断。

  (16)“陶”字从742号写本。741号作“唐”,与第53联第7字重复。

  (17)唐代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末句作“心中万事喜君知“,以“喜君知”谐“使君子”方音,是极为罕见的例子。

  (18)这句诗的五个西夏字对译为“牧、农、群牧、农田、制”,完整意思是:牧业和农业由畜牧司和农田司来管理。

  (19)西夏词组“手入”,意思近于现代汉语的“贪污”“窃取”。

  (20)“加”字,741号写本误作“利”。

  (21)此字原件不清。

  (22)此字原件残损,估计当是“别”字。

 

 

(资料来源:《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02期)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