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成立并召开《中华民国编年史》编纂会议
作者: 责编:

来源:清史所网站  发布时间:2016-01-21  点击量:829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2016110日上午10时,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成立大会在人文楼3层会议室举行。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天石先生,我校副校长洪大用教授,北京大学罗志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金以林副所长,步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郑利强董事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我校国际关系学院王续添教授,以及杨念群、夏明方、郭双林、马克锋、朱浒等历史学院师生和《中华民国编年史》课题组成员约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刘后滨教授主持。

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民国史研究所成立的缘起,强调这是立足于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依托人民大学的史学传统与现有学术资源,酝酿多年并得到学校领导鼓励和大力支持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学院同人对中国史学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它主要以原历史系的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的研究人员为基础,整合学院和学校其他相关研究者而成,希望能通过本所的建立,进一步凝聚、发展和壮大学校学院现有的民国史研究力量。他还具体介绍了民国史研究所成立后的远期目标和近期规划,表示除了整体把握民国历史的全局、从编年史等基础性研究工作着手外,研究所还将以北京政府时期的历史为研究重点,发扬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固有特色,努力开展民国时期的北京史研究,并积极建设以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为中心的数据库等,目标是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国史研究的重要综合性学术平台。

洪大用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民国史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高度评价了历史研究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以及民国史研究所具有的独特学术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并结合人民大学自身的历史与学术传统,指出其构成为人民大学历史学科新的学科增长点的内在价值,他还就北洋时期民国史的重要性、我校中部校区“段祺瑞执政府”的特殊历史资源之发掘利用等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希望民国史研究所能够积极整合我校在近现代史研究上的优质资源,增强我校清史-民国史-中共党史的学术集群优势,成为我校“人文学科振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积极因子,为人大的人文社科研究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同时表示,学校也将会尽可能地为民国史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更多的支持。

逸先生对民国史研究所的成立感到欣慰。他回顾了人民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并结合自己年轻时研究抗战史和革命史的经历,充分肯定了重视民国史研究对于完善人民大学中国史研究整体格局和历史学科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民国史所的建设也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强调民国史研究任重道远,研究者务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他郑重地赠给民国史所同人“真实”和“广阔”四个字。真实,即要求历史学者坚守求真的原则,这对于与现实政治联系极为密切的民国史来说,尤为难能可贵,在此基础上做出理性思考,方能对今人和后人真正有益;广阔,即希望研究民国史的学者具备广阔的视野和胸怀,这乃是那个时代古今中外交汇的历史本身所提出的内在要求。他认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有望把握民国历史的整体。

杨天石先生指出,人民大学历来是历史研究的重镇,人大的一大批老专家、老教授如彭明、孙健等先生在民国史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大陆民国史学科的开创者李新先生,新中国建立初期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和领导,后来他调到如今的社科院(当时属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组建了中华民国史课题组。人大成立民国史研究所,的确是对本校学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广大,必将有助于推动民国史研究走向新的高度。他结合自身长期的研究经验,强调在开展民国史研究时要以实事求是为标准,始终秉承求真原则的重要性和难度。他还特别希望,人大的民国史研究所的发展,今后应当特别接续戴逸先生等所开创的清史研究所的优良传统,同时要勇于开拓,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民国史研究水平,再创学术辉煌。

罗志田教授对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赞同人大民国史研究所自我设定的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认为北京政府时期的民国史与晚清史接续,正好填补人民大学历史研究的两个强项——“清史”与“党史”的某些空档,而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恰好也是学界的薄弱环节所在。同时,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北京史研究也意义重大、内涵丰富。虽然目前上海的研究很受重视、成果众多,但其实北京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不仅不亚于上海、甚至还可能超过上海,选择北京政府时期的民国史和民国时期的北京史作为重点研究方向,既有学术眼光,又有地域优势。

金以林研究员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也对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和支持。他在回顾以往人民大学与近代史研究所长期合作进行民国史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人民大学成立民国史研究所,理所应当、势所必至。并表示一定要一如既往地继续保持和发展这种合作关系,在创办学术刊物等交流平台方面,共同努力,为民国史研究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朱汉国教授则强调,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的成立,搭建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学术平台,这对于整个民国史学界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和好事,兄弟院校也为之高兴。以后应当充分利用北方(特别是北京地区)的地域优势与丰富的民国史资源,开展整合性研究,共同推动民国史研究的发展。

人大国关学院的王续添教授从社会科学角度,阐述了民国史特别是民国政治史研究对于政治学、国际关系等学科发展和建设所具有的基础性意义,并表示作为校内成员将积极参与民国史研究所的各种学术活动,自觉地为建设民国史研究所出力。他希望民国史研究所同样要注意1927年后的历史,以进行更具整体性的研究。他认为已列入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的《中华民国编年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可以为进一步编纂民国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锻炼队伍。他还对民国史研究所的制度化建设,提出了其他有益的建议。

步印文化传播公司的郑利强先生最后发言。他认为当下社会与国内民众对于民国史有着巨大的兴趣,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景广阔。他建议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在重视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普及历史知识的力度,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为民国史知识的正确传播做出贡献,并表示,步印文化传播公司将为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

随后,戴逸先生与洪大用副校长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揭牌。接着,杨天石先生与黄兴涛院长共同点开了民国史研究所的网站。黄兴涛院长还与步印文化传播公司的郑利强董事长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午12点,民国史研究所成立大会圆满结束。

戴逸先生和洪大用副校长为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揭牌

杨天石先生与黄兴涛教授共同开通民国史研究所网站

下午2点,《中华民国编年史》课题组成员十余人,在课题负责人黄兴涛、郭双林、马克锋教授的主持下,于人文楼三层会议室举行了《中华民国编年史(北京政府时期)》第二次编纂会议。各卷负责人就全书框架设定、条目选择、史料与表述、工作进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下一步的编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编纂会议于下午5时圆满结束。

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所成立暨《中华民国编年史》编纂会议合影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