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徵、形态和变迁 郭润涛
城址、文字及文明起源 蔡凤书
由法返德:商鞅社会理想之分析 曾振宇、崔明德
论《左传》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的地位 王志平、吴敏霞
试给“五口百亩之家”一个新的评价 孙达人
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 李祖德
汉代功次制度初探 蒋非非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教徒的阶层分析 王青
东吴立国与江南佛教 严耀中
亶洲新探 许永璋
唐开元中前期士风之变 杜晓勤
试论会昌时期的吏治建设 李文才
论宋朝审官院之演变 肖建新
北宋漕运押纲人员考述 陈峰
岳家军群体人物研究 张秀平、罗炳良
瞿太素的家世、信仰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沈定平
明代“九边”的军数 梁淼泰
明清上海地区棉花及棉布产量估计 侯杨方
联合书评专栏
“胡汉体制”与“侨旧体制”论──评朴汉济教授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的新体系 周伟洲
读史札记
《南齐书》标点勘误一则 袁津琥
1997年第2期(总74期)
夏史物证──兼论歧锋端刃器的定名 高大伦、李峰
禹都阳城即濮阳说 沈长云
周代都城比较研究 曲英杰
尹湾汉墓新出《集簿》考述 谢桂华
论齐国法制对汉制的影响 陈乃华
《白虎通义》中的国家学说 许殿才
锺会──名法世家向玄学转化的典型 王晓毅
北魏太武帝灭佛原因新论 栾贵川
渤海高氏与东魏政治 陈群
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 袁刚
唐太宗与东南文人 李湜
唐中后期罚俸制度初探 张艳云
金代盐业初探 王兴文
元代的酒醋课 陈高华
明代中葡两国的第一次正式交往 万明
明代的御马监 方志远
明代平民思想家颜钧的理想追求 颜学恕颜煜开
论方苞与康雍时期的理学 暴鸿昌
史学论著评介
《燕史纪事编年会按》评介 朱凤瀚
读史札记
《陈书》时日校补 牛继清
1997年第3期(总75期)
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 张鸿雁
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波动与人口关系初探 徐平华
龙山时代的城与史前中国文化 曹兵武
试论先秦“德”的起源与流变 巴新生
西周时期陶瓷手工业的发展 张永山
先秦齐国兵学成就略论 田旭东
论汉代巫蛊术的历史渊源 胡新生
司马迁对中国古代商业地理学的贡献 王鑫义
法显乘船的国籍、数量、乘员和航经的海区 张箭
唐朝吐蕃占领沙州时期的敦煌大族 刘安志
也谈钱镠“保境安民”国策 李志庭
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 贾玉英
赵鼎集团的瓦解与洛学之禁 高纪春
明清南方地区家族教育考察 吴霓
明代徽州批契与其法律意义 阿风
清代的造纸业 徐建青
清代苏州的慈善事业 王卫平
联合书评专栏
健笔破旧蹊 鸿篇开新局──评十卷本《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朱大渭、童超
系列展示历史智慧宝藏的探索──读六本史学家评传 马宝珠
读史札记
鲜于枢生于汴梁说 戴立强
1997年第4期(总76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兼论分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沈定平
商代的王权和对王权的神化 杨升南
西周时代楚国疆域的几个问题 段渝
“煛鮢旅”新探 臧知非
两汉时期江南士人行迹述略 王永平
尹湾汉简《行道吉凶》初探 刘乐贤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柳春新
北魏御史台政治职能考论 张金龙
论唐代公主政策的阶段性特点 李志生
唐后期长江下游户口考 陈勇、刘秀兰
从「羡余」看北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高聪明
北宋前中期的唐史研究与《新唐书》重修中的几个问题 谢保成
论明代经济史撰述的突出发展 向燕南
明末清初功过格的盛行及善书所反映的江南社会 游子安
郑成功与天地会 罗昭
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对内阁、军机处和皇权关系的再认识 高翔
史学论著评介
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评介 蒋维崧
评锺兴永着《中国集市贸易发展简史》 陶绪
读史札记
刘邦血亲析疑 王云度
护军」制起始时间考辨 吴宏岐
《中国史研究》一九九七年目录索引
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东方奖)评选启事
(资料来源:《中国史研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