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政治
“皇父摄政王”新探
作者:杨珍 责编:

来源:《清史研究》2017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7-11-20  点击量:543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太后下嫁”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指皇太极之妻、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此说源于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关于“太后下嫁”的学术探讨已逾八十载,至今未取得共识。如何理解多尔衮“皇父摄政王”称号中“皇父”二字,是争议之焦点所在。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就多尔衮的皇父封号及满洲风俗观之,孝庄下嫁摄政王一事殆非不可能。世祖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与孝庄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多尔衮既可称为“皇父”,太后当然可以下嫁多尔衮,都是完全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顺治四年 ( 1647) 多尔衮被称为“皇父”,五年加封“皇父摄政王”,是由报功而来,符合古人尚父、仲父之意,不能作为太后下嫁之确据。所谓皇叔父摄政王,在满文无“摄政”字而有“阿玛”字。疑当日世祖在宫中于多尔衮亦必有此称,即世俗所谓寄父也。“皇父”或“阿玛王”这一称号,有时也可能用来尊称一个关系亲密或有权势的人。“皇父摄政王”称号绝不是由太后下嫁的原因而起。

诸文对太后是否下嫁持不同看法,但一致认为多尔衮曾称“皇父”。实际上,“皇父摄政王” 中“皇父”二字是满、汉文互译时造成的歧义。

皇父”、“皇考”、“汗父”,满文均为“han ama”,音译“汗阿玛”。以“han i ama”( 音译 “汗依阿玛”,汉译“汗的父亲”) 指称皇父 ( 皇考、汗父) ,在满文档案中从未曾见。多尔衮摄政期间,称号数变。其“皇父摄政王”称号的满文书写中,只有“han i ama wang”( 汗的父王) ,没有“han ama”( 皇父) 。本文拟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满汉档案文献,对多尔衮称号的形成与变化以及“皇父摄政王”中满、汉文歧义,做进一步阐述。


一、多尔衮称号的形成与变化


崇德八年 ( 1643) 八月,清太宗皇太极病逝于盛京 ( 今沈阳) ,六龄子顺治帝福临即大位。


参见萧一山: 《清代通史》卷上,中华书局,1986 年,第 1 册,第 383 页。另参见萧一山; 《清代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年,第 22 页。

参见王锺翰: 《释汗依阿玛》,载《王锺翰学术论著自选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参见孟森: 《太后下嫁考实》,载《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中华书局,1986 年。

参见郑天挺: 《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释“阿玛王”》,载《清史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参见陈捷先: 《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研究》,( 台湾) 《故宫文献》第 1 卷第 2 期。其他相关论著还有很多,恕不赘述。



顺治帝的堂叔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并称摄政王。顺治元年 ( 1644) 四月,多尔衮奉命代统清军,进取中原,五月初定鼎北京。九月,顺治帝与孝端、孝庄两太后由盛京抵京师。其后,多尔衮的称号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1、顺治元年十月至二年五月: 称“叔父摄政王”

顺治元年十月初一日,顺治帝告祭天地,第二次即大位。据满文内国史院档 ( 下称内国史院档) ,初三日,以“摄政父王多尔衮 ( doro be aliha ama wang dorgon) ”功最高,建碑纪绩。这是目前所见满文档案中,首次称多尔衮“ama wang”( 父王) 。

初十日,顺治帝颁即位诏。加封多尔衮“叔父摄政王”,赐册宝、册文。内国史院档所载册封谕旨末句是: “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 funggnehe” ( 直译: “封为摄政的汗的叔父父王”) 。这是多尔衮的称号中,首次出现“han i”( 汗的) 二字。然而此处之“han i”是补写的。

补写前的原文是: “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 funggnehe”( 直译: “封为摄政的叔父父王”) 。

“han i”不可能因疏忽而漏写。册文原件已无存。内国史院档所载,或为册文之底稿,上面有重大文字改动。这可能是多尔衮“叔父摄政王”封号的首次满文设计。但旋即出现变化。

是日,内国史院档记述“定诸王、贝勒、贝子、公俸禄份额”时,对多尔衮改称“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 直译“摄政的叔父父王”) ,即在称号中去除了“han i”。原因待考。

去除“han i”后的“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成为多尔衮封号“叔父摄政王”正式的满文表述。

2、顺治二年五月至五年十一月: 称“皇叔父摄政王”

顺治二年 ( 1645) 春,清军击败李自成军。五月,攻克扬州, “定江南”。清朝统一战争进展顺利,多尔衮的“功绩”进一步凸显。是月,济尔哈朗等定议: “以皇叔摄政王代天摄政,虽赏罚等于朝廷,而体统尚未崇隆。……一切仪制,亦应加礼。”陕西道监察御史赵开心奏称:

臣以为当于叔父上加一皇字,庶上下辨而体统尊,此名义宜定者也。”于是,礼部议定摄政王称号及仪注。凡文移皆书“皇叔父摄政王”。

多尔衮正式封号“叔父摄政王”的原始满文设计中, “叔父” ( ecike) 前面就有“han i”

汗的) ,后被删除。恢复被删除的“han i”后,称号则为“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

( 皇叔父摄政王) ,正与原始设计相符。

3、顺治五年十一月至八年正月: 称“皇父摄政王”

五年 ( 1648) 十一月,“恭奉太祖配天,四祖入庙。……覃恩大赦。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的称号中去除“叔”字后,汉文由“皇叔父摄政王”变为“皇父摄政王”,满文由 “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变为“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 直译“摄政的汗的父王”) 。这一变化发生的具体过程,目前尚未发现记载。满文“han i ama wang”是“汗的父王”,在汉文里竟成了“皇父”。而满文中“皇父”应为“han ama”,这在“皇父摄政王”的满文书写中并不存在。

从“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 ( 叔父摄政王) 到“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

皇叔父摄政王) ,再到“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 ( 皇父摄政王) ,三个称号中有两个词组

《满文内国史院档》,顺治元年十月初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全宗 2,缩微胶卷 1。《满文内国史院档》是编年体档簿,下文征引该档凡写明日期,略去出处。

《清世祖实录》卷 16,顺治二年五月己酉、丙戌、乙末、甲辰。

《满文内国史院档》,顺治二年六月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全宗 2,缩微胶卷 1。

蒋良骐: 《东华录》卷 6,中华书局,1980 年,第 93—94 页。

《满文内国史院档》,顺治六年正月初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全宗 2,缩微胶卷 2。

始终存在: 一为“doro be aliha”( 摄政的) ,一为“ama wang” ( 父王) 。有变化的只是“han i”

( 汗的) 之有否,以及“ecike”( 叔父) 之去留。


二、多尔衮称号的满汉文歧义


正式册封的多尔衮封号“叔父摄政王”,应是先有满文,译为汉文。从目前所见满汉文史料看,“皇叔父摄政王”与“皇父摄政王”均未得到正式册封。这三个称号的满文、汉文语义,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依次进行分析。

1、 第一个称号: “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叔父摄政王)

( 1) “叔父摄政王”的满文汉译直译为“摄政的叔父父王”

内国史院档记述顺治元年十月初十日加封多尔衮的谕旨中,先是称多尔衮“ecike doro be aliha wang”( 直译“叔父摄政王”) ,无论语义或词语排序,均与汉文“叔父摄政王”相符、等同。可是,给多尔衮的正式封号则为“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 ( 直译“摄政的叔父父王”) 。

从“ecike doro be aliha wang”( 叔父摄政王) 到“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 ( 摄政的叔父父王) ,有以下重要变化。第一,“doro be aliha” ( 摄政) 被移至首位,表明受此称号者是代皇帝 ( 朝廷) 统摄大政。第二, “ecike” ( 叔父) 后加上“ama” ( 父亲) ,这使“wang” ( 王) 的前面有两个亲属称谓: “叔父”与“父亲”。由此说明, “叔父”和“父亲”指称同一人。称号中先称多尔衮“叔父”,体现出他与顺治帝的叔侄关系,后面加“父亲”,主要是尊崇其功绩,也符合满洲习俗 ( 见下文) 。

( 2) 汉译中发生的歧义

摄政叔父父王”( 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 中的“叔父”和“父亲”,在汉语文里是两个不同的亲属称谓。如果按照满文原义译为“叔父父王”,不符合汉语习惯。所以,汉译先将

“ecike ama”译为“叔”、“父”,然后将两者在称号中合并为“叔父”,这样既与满文原文一致,也符合汉文习惯。从翻译角度讲,可谓匠心独具,但却造成汉文表达中的误解,即显示“叔”、

父”的两个亲属称谓,变成了仅有“叔父”之意。

( 3) 满文词序及汉译词序的改变

“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有两种汉译。

一译体现满文词语顺序,仍以“摄政”( doro be aliha) 在前,“叔父王”在后,即“摄政叔父王”。另一译改变满文词语顺序,将“叔父”放在“摄政王” ( doro be aliha wang) 之前,即

叔父摄政王”。

多尔衮所用满汉合璧印章,汉文为“叔父摄政王宝”。《清世祖实录》中,顺治元年十月至二年五月前的诏旨,均称多尔衮“叔父摄政王”。可是,这一时期大臣所见 ( 汉文) 上谕,

皆称摄政叔父王”

摄政叔父王”保留了满文特色,“叔父摄政王”之称更符合汉语文用词习惯。然而,不同译法隐含着某些政治因素。“摄政叔父王”以“摄政”在前,“叔父王”居次,意在突出多尔衮是受皇帝委托,摄理政事。这应当是清廷之本意。相反,多尔衮印章等则称“叔父摄政王”。以

叔父”在前,“摄政王”在后,将多尔衮置于朝廷之前,突出了他的个人地位。


参见陈捷先: 《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研究》附图一,( 台湾) 《故宫文献》第 1 卷第 2 期。

参见《清世祖实录》卷 9,顺治元年十月甲子; 卷 10,顺治元年十月丁卯; 卷 15,顺治二年四月丁卯。

《清世祖实录》卷 16,顺治二年五月乙未。


2、 第二个称号: “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皇叔父摄政王)

( 1) 汉译延续了原来的歧义

与“皇叔父摄政王”对应的满文是“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 ( 直译“摄政的汗的叔父父王”) 。汉文“皇叔父”字面上仍是指皇帝的叔父,并非指皇帝的“叔”、“父”。这与第一个称号由满文译为汉文时的译法一致,当然也会产生同样的误解。

( 2) 汉译仍倒置满文词语顺序

如果将“皇叔父摄政王”与对应的“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相较,词序仍有错位。它没有依照满文词序,称“摄政皇叔父王”,而是仍将“皇叔父”放在“摄政王”之前,称“皇叔父摄政王”,突出了多尔衮个人地位。

3、 第三个称号: “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皇父摄政王)

相较第二个称号“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 ( 皇叔父摄政王) ,第三个称号“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 ( 皇父摄政王,直译“摄政的汗的父王”) ,满汉文中均去掉了一个

“ecike / 叔”字,致使满文、汉文称号的文义有了本质差异。

先看汉译问题。将满文“han i ama”( 汗的父亲) 称为“皇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为将“han i ama”译成汉文中的“皇父”,字面上似乎正确,即皇帝的父亲; 但“皇父”的满文只能是“han ama”,不是“han i ama”。因此,将“han i ama”译成“皇父”实际上是错误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皇父摄政王”的满文表述 ( “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 中并无“皇父”( han ama) 二字的根据。

另外,“ama wang” ( 父王) 在多尔衮的满文称号中是一固定词组,不可拆分。但在汉译中被拆分成: “皇‘父’”和“摄政‘王’”。

再看身份地位问题。如果是“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 ( 直译“摄政的汗的父王”) ,

“doro be aliha”( 摄政的) 、“han i ( 汗的) 仍是“ama wang”( 父王) 的定语,将多尔衮的职权限定于“摄政”。如果是“皇父摄政王”,从字面看,多尔衮的身份已变为“皇父” ( han ama) 。也就是说,多尔衮首先是皇父,同时也是摄政王。

满文中“汗的父亲”汉译时误译为“皇父”,造成了多尔衮是皇父的错觉。然而顺治帝称其叔父多尔衮“ama wang” ( 父王) ,以及当朝大臣等称多尔衮“ama wang” ( 父王) ,实为满洲习俗,并非认其为“皇父”。


三、称尊长为父的满洲习俗


1、努尔哈赤的侄辈、满洲大臣等称其为父

天命十年 ( 1625) 五月,清太祖努尔哈赤规定,近身侍卫、为首众大臣以及他的女婿们称

他“父贝勒”( beile ama) ,“国人”( gurun i niyalma) 称他“汗”( han) 。

无论称努尔哈赤“beile ama”( 父贝勒) ,还是“ama han”( 父汗) 或“han ama”( 汗父) ,均有称其为父 ( ama) 之意。大致有以下几类人,可以这样称呼努尔哈赤。

( 1) 努尔哈赤之子、女、婿

《满文内国史院档》,顺治六年正月初一日、初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全宗 2,缩微胶卷 2; 顺治七年七月二十四日,全宗 2,胶卷 3。

《旧满洲档》,天命十年五月十四日,台北故宫博物院,1969 年,第 4 册,第 1890 页。按,陈捷先《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研究》一文已引用这条史料。

这些人有时也称努尔哈赤“ama”( 父) 。参见《旧满洲档》,癸亥年 ( 天命八年) 八月二十一日,第 5 册,第 2056、2057 页; 日本满文老档研究会译注: 《满文老档》,天命九年正月初六日,东洋文库本,第 2 册,第 888、889 页。

例如,万历三十六年 ( 1608) 九月布占泰称: “我向父汗盟誓四五次,竟违约悖行,实无颜面矣! 父汗若能将一亲生女与我,我愿永赖父汗为生,何如?”于是,聪睿恭敬汗复将亲生女儿穆库什格格与布占泰为妻。

( 2) 侍卫、大臣等

例如,天命八年三月,侍卫达尔汉奏曰: “我十四岁即被汗父养育,不曾获罪。至辽东以来,未能禀公办理汗父、众弟交付之事宜。”

( 3) 蒙古王公

例如,天命八年七月,蒙古厄鲁特贝勒之誓词称: “因信赖英明汗,方来归附。英明汗仁爱我等,有如亲子。若背逆汗父而行,乞上苍明鉴。”

2、康熙帝、雍正帝之侄辈、满洲大臣等称其为父

满文档案显示,康熙、雍正年间,大致有三类人称皇帝为“皇父” ( han ama) ,他们是皇帝的儿女、皇帝的侄辈和部分满洲大臣。

( 1) 皇子称皇帝为“han ama”( 皇父)

皇子给皇帝上折时,均称皇帝为“皇父”。这在满文档案中有大量记载。

( 2) 皇帝的侄辈称皇帝为“han ama”( 皇父)

例一,康熙四十四年 ( 1705) 秋,康熙帝结束塞外之行回銮。八月二十七日,康熙帝之侄、裕亲王福全之子保绶对留守京城的皇三子允祉、皇八子允禩说: “我的身子今已大好,欲同我的

兄王 ( ahūn wang) 一道,前去迎接皇父 ( han ama) ”。

例二,康熙朝后期,康熙帝堂侄、简亲王雅尔江阿为女择婿事上奏。这件奏折中,雅尔江阿先后四次称康熙帝为“皇父”( han ama) 。

例三,雍正六年 ( 1728) ,雍正帝之侄弘晳晋封和硕理亲王。他在奏请增补侍卫折内,先后六次称雍正帝“han ama ( 皇父) ”,以示感激爱戴之意。仅举其一: “三等侍卫两缺,请将皇父所赏蓝翎花色、蓝翎扎斯虎二人补授。”

( 3) 满洲大臣称皇帝“han ama”( 皇父)

例一,康熙三十二年 ( 1693) 春,满洲镶黄旗人、两江总督傅拉塔两次上折时,均称康熙

帝“皇父”( han ama) 。

例二,满洲正黄旗人、亲近侍卫娄徵额称康熙帝“皇父 ( han ama) 。五十一年 ( 1712) 四月,康熙帝奉皇太后避暑塞外。五月初三日,留守皇子允祉等奉朱批: “娄徵额怎样了? 仍取信奏告”。五月初六日,允祉等奏报探视娄徵额的情况,并转述娄徵额的话: “较之皇父 ( han ama) 起行前一日我入大内请安时,我的身子又强健些。”“皇父 ( han ama) 这样惦念奴才,特降旨阿哥等,前来看视并问候我,我不知以何言表述,只是喜悦不尽。……请将此情代我奏

参见日本满文老档研究会译注: 《满文老档》,戊申年 ( 万历三十六年) 九月,第 1 册,第 9 页。

日本满文老档研究会译注: 《满文老档》,天命八年三月十五日,第 2 册,第 692 页。

日本满文老档研究会译注: 《满文老档》,天命八年七月初四日,第 2 册,第 834、835 页。

《满文朱批奏折》,康熙四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胤祉、胤禩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 508,4 -

92

《满文朱批奏折》,雅尔江阿奏,无具奏日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全宗 4,缩微胶卷 5。按,据内容看此折写于康熙四十九年 ( 1710) 雅尔江阿袭任宗人府宗令后。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台湾故宫博物院,1980 年,第 32 辑 ( 《满文谕折》第 5 辑) ,第 536—537 页。

《满文朱批奏折》2 件,傅拉塔奏,康熙三十二年正月初四日、三月初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全宗

4,缩微胶卷 4。


闻。”

( 4) 满洲大臣称皇帝“ejen ama”( 主子父亲) 清前期满文档案中,满洲大臣称皇帝为“主子父亲”( ejen ama) 之例较多。

例一,康熙四十二年 ( 1703) 五月,满洲正黄旗人、原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被执。他在受审时言及康熙帝,称“主子父亲”( ejen ama) 。

例二,雍正三年 ( 1725) 正月,正黄旗满洲都统玛勒赛奏称: “奴才原本愚钝。倘若未将无法胜任之情陈奏主子父亲 ( ejen ama) ,久而误事,理应获罪。”

另外,满洲正白旗人山东巡抚佛伦,镶黄旗包衣武英殿总监造赫世亨,满洲正蓝旗人步军统领托合齐,满洲正黄旗人漕运总督赫寿等,都曾分别在奏折中称康熙帝“主子父亲”

( ejen ama)

可见,称尊长为父是满洲 ( 女真) 人的一种习俗。清入关后,这一习俗仍存。正如清帝可被其侄辈及满洲大臣等称为“皇父”( 汗父) 或“主子父亲”,多尔衮也可被其侄子顺治帝及满洲大臣等称为“父王”。所不同的是,多尔衮是“王”( wang) 而不是“皇/汗”( han) 。


四、小 结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以下认识:

第一,顺治帝称多尔衮为“父王”是满洲习俗。多尔衮从未被称为“han ama”( 皇父) ,顺治帝只是称多尔衮“ama wang”( 父王) 。“皇父”和“父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身份、地位却有天壤之别。第二, “皇父摄政王” ( 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 的满文表述中,无论是 “ama wang”( 父王) ,“han i ama” ( 汗的父亲) ,还是“han i ama wang” ( 汗的父王) ,都不是 “皇父”。多尔衮称号“皇父摄政王”的满文原文实际并无“皇父”二字。正是由于“han i ama”被汉译为“皇父”,引起人们的误解,出现了“太后下嫁”说。

总之,清初宫廷政治中满汉文化的差异,造成“皇父摄政王”的满、汉文歧义,因而这一称号不能作为“太后下嫁”的依据。


《满文朱批奏折》3 件,胤祉等奏,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初三日、五月初六日、五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 508,4 -92。

《满文朱批奏折》,胤祉、胤禩奏,康熙四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 508,4 -92。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台湾故宫博物院,1980 年,第 30 辑 ( 《满文谕折》第 3 辑) ,第 134、135 页。

《满文朱批奏折》2 件,佛伦奏,康熙三十一年十月初十日、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全宗 4,缩微胶卷 2。

《满文朱批奏折》2 件,赫世亨奏,一件为康熙五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另一件无年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全宗 4,缩微胶卷 2。

《满文朱批奏折》3 件,托合齐奏,无年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全宗 4,缩微胶卷 1。

《满文朱批奏折》2 件,赫寿奏,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七日、五十四年三月初九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全宗 4,缩微胶卷 5。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