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汇编  >>清史镜鉴
清史镜鉴        

目 录

政治
多尔衮严惩贪官[李治亭]

为政以爱民为本[李文海]

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李文海]

俭以成廉 侈以成贪[李文海]

大臣不廉 小臣必污[李文海]

周恩来论清代历史及清史研究[李文海]

清代的州县官任职制度[魏光奇]

清代赦宥制度的特点[林乾]

清朝军机处[王思治]

清代的盟旗制度[赵云田]

清代后期中央集权财政体制的瓦解[魏光奇]

“海防塞防之争”与清季国防战略[杨东梁]

清宫密档里的中南海[李国荣]

庚子密档中的国耻记录[李国荣]

清代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营的新理念[郭松义]

社会生活
清朝历史上的8级地震[华林甫]

清代的地震灾害及政府的赈济[赵云田]

清中叶五省白莲教起义及其社会后果[秦宝琦]

“闯关东”:清代以来的东北移民[刘平]

星期日公休制度的实行[闵杰]

晚清义赈的历史作用与意义[朱浒]

思想文化
清代文字狱[王思治]

晚清西学东渐与新史学的发轫[史革新]

《申报》——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李岚]

《清史稿》及《清史稿校注》纂修的启示[赵晨岭]

边疆民族
顺治帝迎见五世达赖礼仪之争[廖榕光]

清朝平定张格尔叛乱及其意义[李尚英]

台湾建省的历史进程[李祖基]

清代的达赖喇嘛[赵云田]

清朝的理藩院[赵云田]

清朝在南疆的军政隔离制度[杨恕]

清朝的北疆边境巡视制度[宝音朝克图]

1874年中日《互换条约》评析[陈在正]

清末张荫棠的藏事改革[周源]

清末筹议蒙古建省[吕文利]

对外关系
康熙帝与中国礼仪之争[吴伯娅]

马戛尔尼访华[吴伯娅]

晚清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王晓秋]

人物
皇太极对汉文化的吸收[史革新]

郑成功与施琅交恶探析[王冬青]

康熙帝对纂修《明史》的言论[闻性真]

雍正:“说一丈不如行一尺”[李国荣]

乾隆皇帝与西洋画家[吴伯娅]

唐鉴及其《畿辅水利备览》[王培华]

刘铭传与台湾建近代化建设[李祖基]

曾国藩立誓“不靠做官发财”[张宏杰]

维护华侨权益的总领事黄遵宪[陈铮]

庚子密档中的国耻记录

李国荣

 

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启动后,作为第一批档案史料出版项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推出了《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这是该馆所藏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年间的密档总集,它翔实而系统地反映了1900年八国联军悍然侵华的全部过程及晚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内中情由。这部18册的档案汇编,辑录清宫档案6600余件,按内容依次分为:八国联军侵华卷、慈禧光绪西逃卷、辛丑条约谈判卷、庚子赔款筹付卷。 

清宫所藏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档案,是晚清政府在庚子、辛丑(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年间的记录,其中有朝廷的旨令,更有臣工的奏折、官衙的咨呈,还有不少统计清单。这些档案,以前没有做过专题整理,现经多年发掘,首次系统公布,其史料价值当是弥足珍贵的。这里,让我们从个案角度来管窥庚子档案背后的国耻记录。 

1、关于八国联军对皇宫的劫掠 

侵华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曾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这话反映的当是实情。但我们透过留存下来的清宫档案,仍可了解一二。 

档案中有一份记录八国联军在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至九月初二日期间陆续进入皇宫大内的清单。其中写道:“各国洋人进内日期开后:八月十五日,文廉带日本、俄国30余人;八月十七日,景运门文廉、特登额、全寿带日本、美国20余人……。”从这份清单中我们可了解到:第一,在这近50天的时间里,八国联军一直没有停止到大内活动,先后共有27批。第二,闯入紫禁城的洋人,一般每次都是几十人,多的达到千余人,有时甚至连女眷也带了进去。第三,这些进入大清皇宫的洋人的的确确反映出了“联军”的侵略本性,俄、美、日、英、比、法、德等各国均单上有名。这份清单,仅仅是八国联军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进宫情况的记录,至于在联军占据紫禁城一年多的时间里,共有多少列强闯入,就可想而知了。 

八国联军在“参观”清宫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不顺手牵羊的,那么,这帮列强究竟“拿”走了多少珍宝?这恐怕永远是个谜。不过,我们可从一些不完整的档案的不完全记载中窥知大概。清宫内务府总管世续、文廉在事后曾对宫中各处损毁情况做过清查,这里试举几则奏报: 

其一,“御茶膳房所存金银器皿,计失去金器68件,银器54件”。其二,“银库,失去金杯3个,托盘8个,银执壶1把,折盂1件,杯盘1分,一两重银锞(kè,小银锭)117个”。其三,瓷库“库门右鱼鳃板下挖成一洞,当即查看,遗失馗(kuí)瓶1座,雍正款瓶40余件。其余各款瓷瓶及各项瓷器,遗失若干,尚未查明”。抱厦库“盘碗等项约失去300余件”。其四,“紫禁城外营造司器皿库、房库、木库、皮库、外库存储物件,以及官三仓、恩丰仓所存米石,官房租库所存银两、钱文,全行遗失无存”。 

另外,据内务府奏折,八国联军除劫掠清宫巨量珍玩外,还抢走不少档案秘籍,皇史宬(chéng,皇史宬为明清皇家档案库)的《实录》、《圣训》就被掠走51函235卷。 

2、关于慈禧西逃途中的奢靡生活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凌晨,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枪炮声中,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开始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流亡生活。 

西逃之初,因是仓皇离京,沿途兵荒马乱,尚无人接应。但到太原、西安后,慈禧太后又过起了“体面”的生活。据档案记载,慈禧太后西逃太原以后的菜谱每天都是百余种,仅是用膳每日就要花掉200多两银子。为满足浩繁开支,慈禧太后在太原以光绪帝名义颁布上谕,“暂行巡幸太原,一切度支,均关紧要”,命令各省将应解京饷钱粮转送太原、西安行在。据档案统计,截止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各省解往行在的各项银两就达500多万两,粮食近100万石。慈禧太后一行沿途敲诈勒索,致使地方官被迫悬梁、服药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慈禧太后回銮时,从西安到北京共设富丽堂皇的行宫37座。在开封逗留的一个月期间,慈禧太后大搞庆寿活动,连演数天大戏,多次举办盛大宴会,仅是宴请群臣的桌椅、餐具和茶具,就花费白银3万多两。所有这些,都有档案清单记载。 

3、关于受惩处的清廷大臣 

慈禧太后曾以光绪帝名义发布上谕,说庚子之乱“皆因诸王大臣等纵庇拳匪”所致,将“致祸之由”推脱得一干二净。《辛丑条约》第二款第一项规定,对清朝“首祸诸臣”须严厉惩办。但究竟是如何惩处的,以往史料往往语焉不详。档案揭示,在列强的步步紧逼下,清政府先后三批惩处“祸首”。 

《军机处上谕档》记载,第一批惩处12名大臣。就此,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三日先后两次颁发上谕,主要是处理那些“庇护拳匪”、“纵容围攻使馆”的朝中诸臣。其中,庄亲王载勋,赐令自尽;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流放新疆,永远监禁;吏部尚书刚毅,定为斩立决,因已病故,追夺原官;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赐令自尽;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立即正法;大学士徐桐、前四川总督李秉衡,均为斩监候,因临难自尽,并已革职,撤销一切恤典;另有山西巡抚毓贤,立即正法;甘肃提督董福祥,即行革职。这样,第一批12名“祸首”,有9名死罪(其中6名实际执行),2名流放,1名革职。第二批惩处56名,时间是光绪二十七年三月;第三批惩处50余名,时间是在光绪二十七年七月。第二、三批惩处的百余名官员,主要是地方上对发生排外骚乱和杀害传教士案件“难辞其咎”的知府、知县等官。这些清政府的替罪羊,或被斩杀,或流放边地,最轻的也是“革职监禁”。档案中开列的这一串串遭受灭顶之灾的官员姓名,从一个特殊角度记录了清政府的无能与耻辱。 

这里所披陈的仅是就小量档案进行的个案窥视。而在巨量庚子档案的背后,还有多少数不清的百姓辛酸、道不尽的民族苦难呢? 

相关资料: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夏天,英、美、俄、法、德、意、奥、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扩大对华侵略,以扑灭义和团为名,纷纷增兵来华。6月 —7月先后攻占大沽炮台和天津;8月2日集兵2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在廊坊受到义和团围攻,兵败后加大兵力一举占领廊坊;8月14日凌晨向北京发起总攻,至16日晚基本占领北京全城。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遂逃往西安,派奕劻和李鸿章与联军和谈。9月,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被推为联军总司令来华,联军陆续增兵至10万,由京津出兵,分别侵犯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内。此间,俄国又单独调集步骑兵17万,分六路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迫使清政府全盘接受。1901年9月7日清廷被迫签署了《辛丑条约》。条约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有:1.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在区内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3.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外国军队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12处驻扎军队。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5.惩办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等等。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两线,其余撤兵回国。俄军则违约不撤出东北,后激起拒俄运动。 

 

作者简介 

李国荣, 1961年生,辽宁建平人。现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帝王与佛教》、《帝王与道教》、《科场与舞弊》、《清朝十大科场案》、《清宫档案揭秘》(主编)、《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主编)、《档案编研论稿》(主编)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