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汇编 > 清史镜鉴 > 军事

清代的火枪
毛宪民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火枪,俗称鸟枪,因其发机处龙头翘起,形似鸟首而得名。它以其迅猛准捷、冲锐折坚、携带方便、不受地形地势影响等优点,与弓矢、火炮同列为清代军队装备的三大武器。

一、使用与管理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开始使用缴获的明军火器,当时的鸟枪兵附属于弓箭步兵类。入关后,火器更加得到重视,开始设立火器营。顺治五年(1648)建立了专门的鸟枪兵种。此后鸟枪兵规模不断扩大,至康熙十三年(1674)议定:京师八旗步兵21000余名,其中鸟枪步兵为1737名,比例约占8%。(《清史稿·兵志》)

乌兰布通之战(1690年)后,康熙帝更加意识到使用火器的重要性,展开了大规模练兵。此后,在京师八旗中抽调士卒专门训练鸟枪等火器,官兵素质和训练水平有较大提升。各省营伍鸟枪的训练大致与此相同。雍正五年(1727),朝廷把火枪的增设重点放在沿边沿海的省份,议定:“腹内省份,地势平坦,利用弓矢;沿边沿海省份,山深林密,利用鸟枪。应将腹内省份,每兵千名,设鸟枪三百杆;沿边沿海省份,每兵千名,设鸟枪四百杆。”(《大清会典事例》)

演习鸟枪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管理不严、训练不力,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如甘肃省军队曾用纸火绳代替麻火绳,乾隆帝为此训斥道:“鸟枪最为军营利器……纸张质地脆薄,易于破损,若用以为绳,药多则过火迅速,药少则又难点引,且不耐雨水潮湿……嗣后各省营伍所用火绳,俱著照定制以麻绳要制,毋许偷换纸张,以利军队而昭实用。”(《清朝续文献通考》)

清代火器设专营管理,“制度有定式,给发有定数,简阅有定期,年久朽损或出征残缺者,以时修补”。根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鸟枪要经皇帝钦定,必须严格保证质量,不合格的要回炉重造,直至造出精良的鸟枪,还要试放校准枪支,定分枪支等级。枪支进宫后,再由武备院检验合格,才准入武备库收贮。如乾隆二十三年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及新疆回部之役缴获的赞把拉特火枪,因其射程远、精度高而受到乾隆帝重视,下旨武备院和造办处仿制批量生产,库存量保持在万支左右,随时调拨地方使用,并照数补造,及时补足库存火枪数量。

火枪为军中利器,若管理不严,容易发生侵冒与盗卖的问题。因此,清代对火枪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主要包括专职责成,注册编号,勤点验,严禁私造、私藏、私卖等。清帝曾多次下旨,规定火枪由国家统一管理,严禁民间拥有。

二、种类和收藏

当时火枪种类非常多,这一点从现存清宫火枪的收藏情况大体可探究竟。清朝皇帝多喜欢收藏火枪,将其视为赫赫武功的见证。清宫收藏有康熙(图1)、雍正(图2)、乾隆(图3)、嘉庆(图4)、道光等皇帝的各种御用火枪。具体有禽枪、炮枪、抬枪、花枪、线枪、叉子枪、新奇枪、威捷枪、威赫枪、威远枪、应手枪、大交枪、连中枪、百中枪、新花准枪、蒙古花枪、纯正神枪、准正神枪、奇准神枪、摺花交枪、准正神交枪、八楞口火枪、琵琶鞘燧发枪、仿神花小交枪、榆木鞘花交枪、桦木鞘花交枪、蒙古花小交枪、六棱口火绳枪、十喜花膛锸子枪、素铁莲花口小交枪等。


        图1:康熙帝御用琵琶鞘燧发枪

 图2:雍正帝御用火绳枪


   图3:乾隆帝御用奇准神枪

 图4:嘉庆帝御用火枪

此外,清宫还收藏各式官用火枪,还有王公大臣、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外国进献的火枪(图5、图6、图7)等。值得一提的是清宫所藏各类外国火、汽枪(图8),虽是欧洲生产,但由造办处进行了种种修饰和改造,如枪管上(jiǎn,剪)金花卉蕉叶纹饰,枪床处包嵌铁金镂花龙纹饰或以象牙装饰,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皇家的审美情趣。


    图5:燧发小手枪

 图6:莲花口排枪


图7:马戛尔尼进献自来火枪

  图8: 清宫藏西洋汽枪          

清宫武备库收藏的这些火枪,其枪机有火绳枪机、燧发枪机、击发枪机;枪管有单管、双管和四管,类型齐全,制作精良,性能优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各国兵器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三、清帝狩猎火枪在诗歌书画上的反映

御制火枪显示着皇家气派,被清朝皇帝视为“武功良具”。康熙帝暮年时总结一生射猎战绩,提到他从幼时起就鸟枪、弓矢并用,总共射鹿数百,曾经一日内射兔三百余只。乾隆帝更是将御制枪视为“神枪”,说他习武用枪“效奇而愉快”。

对御制狩猎火枪的赞美,更多地出现在皇帝的御制诗文中。康熙帝作《鸟枪铭》、《咏鸟枪》;乾隆帝作《虎神枪记》嘉庆帝曾作《题花准神枪》还有题为《九月初一日猎后,驾幸西山用虎神枪毙虎恭纪》的御制诗;道光帝也写过《恭和御制用花准神枪一发获二鹿元韵》等。

御制枪在书画中也多有反映。如故宫博物院珍藏一幅《弘历射熊图像轴》,述说乾隆帝弘历少年时随康熙帝木兰秋,有一黑熊被赶进合围中,康熙帝先用火枪将熊射倒,又令弘历举箭再射,使其得获熊之名,现藏御用弓上还镌刻有射熊字迹。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画《弘历哨鹿轴》、《弘历击鹿图像轴》(图9)等,也描绘了乾隆帝使用火枪围猎的景象。故宫博物院现存最大的两幅木兰图——《丛薄行围图》和《雪猎诗意图》,分别表现了在杂草丛生的深莽中殪(,杀)虎捕虎的情节以及行围“哨鹿”的活动。


图9:乾隆帝击鹿图

从清代火枪的发展来看,相比较而言,康熙朝较为重视对火枪火炮的研制,而雍正朝以后受“以骑射开国,武功定天下”观念的影响,大力提倡“国语骑射”,在清军中要求“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清史稿·兵志》),从而阻碍了火器的发展,在技术创新上乏善可陈。那些深锁宫中的火枪,只是帝王权势的象征和显示武功的摆设。

作者简介

毛宪民,1954年生,江苏南通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从事清宫武备管理、陈列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